1 / 5
文档名称:

李雪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李雪论文.doc

上传人:花开一叶 2018/12/1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李雪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以《再别康桥》为例浅谈新课标下的朗读教学
【摘要】中学阶段语文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是供学生朗读的佳作。朗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与文学作品进行心灵对话的能力,并提高审美能力。语文新课标也强调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课堂上应该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而,在当今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成了被很多教师遗忘的角落,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对朗读的功能和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下面我主要以徐志摩的经典诗歌《再别康桥》为例谈谈朗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品读感悟审美
自古以来,朗读一直是学好语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书声琅琅。《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初中学****目标中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目前,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留给学生的朗读时间不足,学生没有沉静的品读和感悟,语文也被当作了一门知识性和纯理性的学科来教,削弱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学****和感悟能力。因此,如何更加适应新课程标准及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则成了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正如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洪镇涛老师所说:“学****语言,要把‘读’作为开启语言宝库的钥匙。”有道是“三分文章七分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读出声气,读出节奏,读出思想,读出情感,读出形象,读出神采,读出韵味。读,是语文课的第一教学法。朗读,视之于眼,诵之于口,闻之于耳,形成于脑,整个过程调动了诸多因素,形式多样的“读”贯穿整个语文课堂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可以开启学生想象的空间,并逐步形成潜在的兴趣,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欣赏能力、表达能力等。在此,笔者不揣浅陋,愿将自己的具体做法写出来,以求抛砖引玉。
一、以质疑导自读,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文章多为典范作品,文质兼美,很值得品读一番。作为教师就不应越俎代庖,喧宾夺主,而应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把学****的主动性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自读去主体感知文章。自读的方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默读或自己小声读。
那么如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呢?那就“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重点,质疑导向,质疑定标。“疑,思之始,学之端。”宋代学者陆九渊曾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故学生在学****中没有问题就没有兴趣,没有思维,没有创新。有些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不抓重点、疑点,几遍下来,仍不知其所云。教学中,运用质疑的方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学****兴趣,促使其积极思考,认真读书,达到导读的目的。如可以借助投影出示根据课文的重、难点设置的问题,激发学生学****课文的直接兴趣,唤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学生自己读课文便有了目标,提高了阅读的速度与质量。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应用两步法阅读,具体步骤是:第一遍默读,重在速读。即不查字音,不分层次,快速浏览全文,把握文章主旨。第二遍自由读,重在细读。即根据老师出示的问题,就联系上下文,自己探究,自己质疑。教是为了不教,语文课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是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因此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选择重点的、最喜欢的段落、句子,有质疑地自己读。《再别康桥》美不胜收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