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环境地学课程实习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11/6/14
实习地点:即墨马山地质公园
实习目的: 联系课堂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野外观察研究,积累大量感性资料,分析对比,归纳分类,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形式,得出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结论。
马山地质公园简介
马山地质公园位于青岛即墨市城区西侧,,公园内以海拔231米的马山为最高主峰,大山、宝安山、团山及长岭等几个侧峰拱卫在周围。马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但区内却含有柱状节理石柱群、硅化木群、沉积构造、接触变质带等丰富的地质遗迹,其中柱状节理石柱群、硅化木群等地质遗迹发育之好、保存之完整在地质界十分罕见,因此马山被称为“袖珍式地质博物馆”。
马山是一座地质宝库,自然景观丰富而独特,主要有柱状节理石群、硅化木、沉积构造、接触变质带及水撞崖等奇特的地质现象。许多地质专家称其为“袖珍式的自然地质博物馆”。1994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景观
柱状节理石群位于马山西南坡之团山,面积约一平方公里。据考证,此山是一亿多年前由火山岩浆冷凝收缩而成,现裸露部分高达28米、厚约20米、跨度达150余米。
 柱状节理石群由无数根直径在一米左右、呈四棱、五棱或六棱柱状的单个柱体紧密排列组成。观之,气势雄伟,非常壮观。柱体内含有许多安山岩气孔晶洞,洞内有大量的方解石、冰洲石晶体,呈菊花瓣状,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尤其安山岩中,发现此柱状节理在我国尚属首例,是世界柱状节理石群三大奇观之一,从规模和科研价值上,都可与世界闻名的英国玄武岩柱状节理“巨人堤”和美国响岩体柱状节理“魔鬼塔”相媲美。
硅化木(木化石)
硅化木广布于马山周围的沉积岩层中。据专家考证,早在一亿三千万年前的中生代,马山地区曾为“古莱阳湖”的一部分,其上游生长着大量的古树。而后,顺流而下被搁浅在这里,地壳变动时,在高温、高压、断氧的特定条件下,形成了化石。马山硅化木分布广,数量多,现已发现20多株。其木质构造,属松柏类的南洋杉科。1992年发现的一株硅化木,树干长13米,,硅化完全,年轮清晰,根枝疤节保存完好,这在我国沿海地区实属罕见。
化石是地层的原始记录,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可以恢复古生物的属种,从而进一步判断当时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因此极具科研价值。
沉积构造 
马山区域内的沉积岩层属中生代白垩纪莱阳群曲格庄组,为莱阳群的最上层部位。该组为河流相,山麓洪积相粗碎屑堆积,一般以中、粗粒砂岩、砂砾岩为主、兼有漫滩相或局部
浅湖相的细碎屑沉积。区域沉积岩之沉积构造特征,属较典型的网状河流相沉积。大型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及斜层理随处可见。在山之北坡各采石场中沿坑壁可观察到极好的垂直剖面,如大型泄水构造、抱卷层理、大型交错层理等。另在马山东坡还可以同时见到向上变细和向上变粗两种沉积层序。测量岩层产状可以断定,马山地区当年有一古水流,方向为自北向南。各种沉积构造宛若一幅幅山水画,遍布于山林之间,给旅游、地质教学提供了一处理想场所。
接触变质带
由于岩浆的入侵及对围岩的烘烤诸因素,在接触带部位沉积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接触变质作用。在马山极顶东麓可见紫色、灰色粉砂岩及细砂岩发生角化,但尚未形成角岩,以及沉岩体边缘不规则分布的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