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文档名称:

黄芪黄精黄连配伍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doc

格式:doc   页数:4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黄芪黄精黄连配伍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doc

上传人:用户头像没有 2015/9/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黄芪黄精黄连配伍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山东中医药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黄芪黄精黄连配伍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
姓名:宋永刚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药学
指导教师:赵兴连

黄芪黄精黄连配伍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
提要
本文旨在运用中医药理论和现代药理对黄芪、黄精、黄连配伍降血
糖的作用进行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认为益气滋阴清热法是糖尿病的基
本治法,黄芪、黄精、黄连配伍是这一治法的具体体现。本实验观察了
黄芪、黄精、黄连配伍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大鼠胰岛素、血糖、血清总
胆固醇及甘油三酯、血液流变性、、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三药配伍对以上各观察指标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
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配伍益气滋阴清热法道曼费,糖尿病
/
/
。/,\/
,::
:, ,. ,
..
,
.
,,,,,
.
: ,
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以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致糖、脂肪等
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据年全国万人群
的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近年来,从全国住
院病人中糖尿病患者所占百分比及糖尿病病例死亡率迅速增加来看,考
虑到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化发展及人口的增加和老化,结合美国、日本
等的经验,估计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现已有了明显增长,今后几十年内,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还将持续明显地增加,这种增加趋势将会给我国人民
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在五大死亡病因中,将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与
生命安全的五大疾病之一。如何有效地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
中医、西医及中西结合所重视的课题。
糖尿病相当于中医学“消瘅”、“消渴”、“三消”等病的范畴。中医
学对本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运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
改善症状,尤其是防治其并发症,已成为我国糖尿病防治工作的一大特
色和优势。传统认为阴虚燥热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滋阴清热为本病的主
要治法。近年来,随着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脾气虚
弱是本病发病的重要机理。
本课题是本于益气滋阴清热之法,通过对糖尿病的古今用药,结合
现代药理研究,筛选出黄芪、黄精、黄连三药,以期通过动物实验来探
索三者配伍治疗实验性动物糖尿病的可行性,为中医临床提供实验室依
据。理论探讨
一糖尿病的论述概况:
糖尿病相当于中医学“消渴”、“消瘅”、“三消”等病的范畴。
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灵枢?五变》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
瘅。”提出了五脏虚弱是发生消渴的重要因素。对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
等致病因素,也分别作了论述。如《素问?奇病论篇》说:“此肥美之所
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
气上溢,转为消渴。”《灵枢?五变篇》说:“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
气逆流转而为热,热则消肤,故为消瘅。”根据病因及临床表现的不同
而尚有“消瘅”、“消渴”、“肺消”、“膈消”、“消中”等名称。
历代医家在《内经》基础上,对本病研究又有新的进展。《金匮要略》
立消渴专篇,提出三消症状及治疗方药。《外台秘要?消中消渴肾消》篇
引《古今录验》云:“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
渴病也。”又:“每发即小便至甜”,“焦枯消瘦”。‘卫生宝鉴》畜:“夫消
渴者??小便频数,其色如浓油,上有浮膜,味甘甜如蜜。”对于消渴的
临床特点已有进一步的认识。
《诸病源候论消渴候》载有“其病变多发痈疽。”《圣济总录?消
渴门》指出:“消渴者??久不治,则经络壅涩,留于肌肉,变为痈疽。”
《河间六书宣明论方?消渴总论》认为:消渴“可变为雀耳或内障。”
《儒门事亲?刘河间三消论》亦云:“夫消渴者,多变聋盲、疮癣、痤痱
之类”,“或蒸热虚汗,肺痿劳嗽。”说明古代医家,对消渴的兼证,已有
比较深刻的认识。
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本病“三多”症状的孰轻孰重
分为上、中、下三消,如证治准绳?消瘅》云:“渴而多饮为上消经
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谓肾
消。”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辨证旋治,但在治疗上不宜绝对划分,因虽
有三消之分,然其病机性质则一,均与肺、胃脾、肾有密切关系。正
如《圣济总录?消渴门》指出:“原其本则一,推其标有三。”
二糖尿病的病因病机:
传统认为阴虚燥热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滋阴清热为其主要治法。近
年来,随着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传统阴虚燥热病机的
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脾气虚弱、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瘀血阻滞、肝
郁气滞等新的病机,并据此筛选出了益气健脾、补气养阴、阴阳双补、
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等治法。然学生认为:气虚为本病的病因,阴虚燥
热是本病的主要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