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马原专题.doc

格式:doc   大小:441KB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马原专题.doc

上传人:乘风破浪 2018/12/2 文件大小:4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马原专题.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专题一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也是方法
一、为何说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也是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与“思考”
1. 马克思主义的显层表现形态是“思想”
——它是一种系统化、体系化的科学世界观
2. 马克思主义的隐层表现形态是“思考”
——它是一种认识、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
(二)“思想”是其“形”,“思考”是其“魂”
1. 马克思主义“思想”与“思考”的关系
“思想”:世界观(外在的形态、形体)——“形”
“思考”:方法论(内在的实质、灵魂)——“魂”
2. 把握马克思主义,应形神兼备、得“知”得“法”
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实事求是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从实践理解人与世界关系
1. 旧唯物主义从客体或感性直观的形式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
——朴素唯物论怎样从感性直观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
——机械唯物论怎样从感性直观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
——人本唯物论怎样从感性直观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
(五行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
基本观点:把“物质”理解为自然界中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等。
可贵之处:在科学技术极为低下的古代,对世界本质问题的思索不是从神那里而是从客观世界本身去寻找,难能可贵。
主要缺陷:猜测性,直观性;没有揭示物质的真正本质,也很难解释物质世界的无限多样性。
机械唯物主义的评价: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的意义,近代唯物论物质观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历史领域,不能解释社会的物质性。因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能科学地说明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在历史领域必然陷入唯心主义。这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经不起实践和自然科学发展的考验,不能驳倒唯心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矛盾分析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从实践理解人类世界的发展问题
1. 旧唯物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地理解世界的发展问题”
(1)把“联系”理解为世界万物自在的相互作用
(2)把“发展”理解为世界万物动变中的数量和场所变化、生物进化
(3)把“规律”理解为自然必然性或机械力学规律
2.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从实践理解人类世界
的发展问题
(1)把“联系”理解为人类世界事物在人的实践
中的自为联系
(2)把“发展”理解为人类世界事物在人的实践
中的向对立面的转化,即实践的对立面的统一
——从实践理解人化自然的发展
实践改造自然——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
——从实践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
实践改造社会——社会的人化与人的社会化
——从实践理解人自身的发展
实践改造人自身——人的自然化与人的社会化
(二)作为认识、改造世界的矛盾分析方法
1. 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1)矛盾的涵义
矛盾是反映人类世界事物内部或事物
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马克思主义矛盾观不是形式逻辑矛盾
(2)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
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属性,体现为对立面之间相互吸引、相互转化的倾向和趋势。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节选自《老子》第二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节选自《老子》五十八章
磁铁有南北两极,总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即使将它切断、打碎,它仍然是南北两极同时存在。
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是“力争和平解决,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请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来分析这是为什么?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阳至而阴,阴至而阳;穷则反,终则始;福祸相依;失败是成功之母
●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相互离异的属性,体现为对立双方互相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2. 矛盾分析方法基本内容
(1)矛盾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
可概括为:“从统一中把握对立和从对立中把握统一”这相互联系两方面的结合。
——从统一中把握对立
从矛盾双方的相互联系、渗透和贯通,把握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离异和否定
——从对立中把握统一
从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离异和否定,把握矛盾双方的相互联系、渗透和贯通
(2)矛盾分析方法的具体形式是多样的
3. 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对立统一问题
割裂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问题
割裂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和局限性的对立统一问题
割裂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的对立统一问题
专题二求真与向善
一、求真:青年大学生的人生追求
(一)唯物真理观
(二)辩证真理观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的全面性;真理的过程性
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这是真理的唯物论)
从真理的辩证法看:真理既有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