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建筑环境概论
机械工程学院热能094
丛淼
20091197
建筑环境概论
不同地域建筑特征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不同的建筑适宜不同的环境
不同地域的建筑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而这些特征的形成除了当地人文文化的影响外,很大一部分是由当地的气候条件决定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位于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
窑洞是陕北农民的象征,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的深层文化,是陕北人民创造了窑洞这一民间艺术。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同时,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式。但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在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持家务、生儿育女。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傣家的竹楼。
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一般傣家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的地方。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这一层是整个竹楼的中心,室内的布局很简单,一般分为堂屋和卧室两部分,堂屋设在木梯进门的地方,比较开阔,在正中央铺着大的竹席,是招待来客、商谈事宜的地方,在堂屋的外部设有阳台和走廊,在阳台的走廊上放着傣家人最喜爱的打水工具竹筒、水罐等,这里也是傣家妇女做针线活的地方。堂屋内一般设有火塘,在火塘上架一个三角支架,用来放置锅、壶等炊具,是烧饭做菜的地方。从堂屋向里走便是用竹围子或木板隔出来的卧室,卧室地上也铺上竹席,这就是一家大小休息的地方了。整个竹楼非常宽敞,空间很大,也少遮挡物,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版纳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
最后,再让我们回到我们的首都--北京,来领略北京四合院的风韵。
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这一传统建筑的诞生与其所在地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分不开的。四合院的营建极讲究风水。风水学说,即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簪、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抱柱上的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有如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总的来看,建筑最初不过是庇护人类活动的掩体,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建筑将各个时代的工巧匠心凝聚其中,由此而成了保存文化史迹最完整的载体。而建筑特征的形成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我认为,不同地域建筑特征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气候条件决定了建筑特征,建筑特征适应了人类活动的需要。
(二)温带气候的差异决定人类的建筑习惯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分为,5种生存环境,南北寒带、南北温带、热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