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解决八大问题——创造执行力
执行力,无条件的执行力!要培养执行力,就必须解决以下八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解决管理者没有常抓不懈的问题
大的方面是对政策的执行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虎头蛇尾。小的方面是有布置没检查,检查工作时前紧后松,工作中宽以待己,严于律人,自己没有做好表率等等。
古人云:己身不正,虽令不行,就是这个意思。中国还有句俗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所以一个企业出了问题首先要看主要负责人。
大家在看解放战争时的电影时总会发现这样的镜头,遇到难攻克的山头时:共产党这边的指挥官总是这么喊:“同志们,跟我上!”国民党的官员这么喊:“兄弟们,给我冲!”这就是区别,导致最后的执行效果就是共产党最终夺取了江山,国民党只好退缩到台湾。
所以企业要想强化执行力,必须在每个方案出台时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凡是牵扯到管理者的方面一定要率先示范,做出表率才行。
决策层、管理层说与做的背离,必然导致执行层、作业层无所适从或者“向上看齐”。这就是王府井集团最终失去在市场上重塑第一店机会的根本原因!
二是解决政策朝令夕改的问题
有的企业出台管理制度时不严谨,没有经过认真的论证就仓促出台,经常性的朝令夕改,让员工无所适从。最后导致了真有好的制度、规定出台时也得不到有效的执行。狼喊多了,等真的狼来了也没人去做好人了,其实是一个道理。
解决这种问题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选其首恶,找一个能够引起他人警觉的人,杀鸡骇猴。
二是树立正面的典型,通过范例告诉大家公司的意图,通常的做法是大力鼓励表彰先进等等,以期改变执行者的意识。
深圳华为公司老总任正非有个非常著名的理论:在引进新管理体系时,要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他对手下的干部讲:5年之内不允许你们进行幼稚创新,顾问们说什么,用什么方法,即使认为不合理,也不允许你们动。5年以后,把系统用好了,
我可以授权你们进行局部的改动。至于结构性改动,那是10年之后的事。正是因为这种对制度的尊重和始终如一的贯彻,才创造了华为的春天。遇到这样的企业做客户,遇到这样的老总,咨询公司除了担心自身能力,惟恐辜负了企业的厚望外,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三是解决制度本身不合理的问题
制度本身不合理,缺少针对性和可行性,或者过于繁琐,便不利于执行。一些企业企图通过各种报表的填写来约束员工的行为,或通过各种考核制度企图达到改善企业执行力的目的,往往只能事与愿违!
企业每出台一个制度就是给执行者头上戴了一个紧箍,也进一步增加了执行者内心的逆反心理。最后导致员工敷衍了事,使企业的规定流于形式,说不定连有些本来合理的规定也受到了牵连。
所以,企业在设计相关的制度和规定时一定要本着这样一个原则:所有的制度和规定都是为了帮助员工更好地工作的,是提供方便而不是为了约束,是为了规范其行为,而不是一种负担。
制定制度时一定要实用,有针对性。比如我们公司要建立正规的咨询业务的工作流程,我们在家里也能想出一套方案来,但如果通过请教其他正规的咨询公司的人员,可能会做出比我们自己设想的要更合理的工作流程。再通俗一点,要想练好健美,必须请教专业的健美教练才行。
文学大师郭沫若有句话:吃狗肉是为了长人肉,而不是为了长狗肉。拿到制度建设中来也很有讽刺意味。
经常看到有些企业把其他企业的所谓先进管理制度全盘照搬,生搬硬套,结果导致了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