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石淋的诊疗.doc

格式:doc   大小:65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石淋的诊疗.doc

上传人:镜花流水 2018/12/3 文件大小:6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石淋的诊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石淋的诊疗
石淋是淋证中的一种,临床以小便滴沥,尿中排出砂石,或小便突然中断,或茎中疼痛为特征。《》指出:“石淋者,淋而出石,肾主水,水结而成石也。”因石淋的特征为“淋而出石”,故也有人称其为砂淋或砂石淋。如《杂病源流犀烛。五淋二浊源流》说:“轻者为砂,重者为石。”
石淋属西医学泌尿系结石的范畴,但严格说来石淋只是泌尿系结石的某一阶段,、输尿管、膀胱、尿道结石,下尿路结石多表现为石淋的特征,而上尿路结石则很少见到小便淋漓涩痛、尿有砂石等表现,却常常以肾绞痛或部位固定不移的腰腹绞痛、血尿为主要症状。目前应用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诊断方法,则所有泌尿系结石,包括无临床症状的结石,均按石淋辨证论治。本病为***的高发疾病,在儿科则发病率较低,多见于4岁以上的儿童。
历代医家对石淋的认识是随着对淋证认识的逐渐深入而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早在《内经》中就有“淋”、“淋溲”、“淋漓”等名称,至《中藏经》问世以后便有了“砂淋”之名。以后历代医家对本病的因证治方都有不少论述,认识也逐渐深入,如《。石淋》对小儿石淋的表现就有较为详细的论述,指出:“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砂石。肾为热所乘,热则成淋,其状小便茎中痛,尿不能卒出时,自痛引小肠,膀胱里急,砂石从小便道出,甚者小道塞痛,令闷绝。”其他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外台秘要》、《严氏济生方》等书对石淋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几千年来,人们对石淋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现代科技在中医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使本病的诊断治疗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采用中药、中西医结合等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随着B超等现代诊断方法的引入,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使辨证论治的准确性得到了很大提高,从而也提高了临床疗效,扩大了治疗范围,,对上尿路结石的治疗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在实验研究方面,建立了多种泌尿系结石的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中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筛选出了一批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有效方药,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奠定了基础。
(病因病理)
一、病因
石淋主要与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脾肾亏虚等因素有关。
1。下焦湿热多由饮食不节,贪食肥甘之品,或恣食辛辣炙博,酿湿生热;湿热之邪亦可由外感而来,如南方地处炎热之地,易外感湿热。湿热互结,蕴于下焦,日积月累,煎熬尿液,结为砂石。
2。气滞血瘀多由暴受惊恐,所欲不遂,或喜怒失常,情志怫郁,气滞不宣,而膀胱气化不利,气滞则尿涩,尿涩则津液贮蓄,日久结为砂石。砂石既成,更阻气机,气滞不畅,血涩不通,或湿热蕴结,阻碍气机而致气血运行不畅,终成气、血、水、石、热互结之证,诸邪之间相互影响,互相转化而成恶性循环。
,或素体脾肾亏虚,或久卧伤气,或病初清利太过,或病久损伤脾肾,终致脾肾亏虚。脾虚运化无力,水津不布,肾虚气化不行,水液蓄积,水聚日久,尿中浊物不化,则结为砂石。
二、病理
,内藏元阴元阳,与膀胱相表里,为一身气化之根本,与膀胱气化密不可分。小溲不利,聚而为石,首先责之于肾及膀胱,故有“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诸淋候》)之说。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赖后天以滋养,后天赖先天以温煦,肾气不足则脾失温煦,又脾主运化水湿,与水液代谢密切相关,故《》有:“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之论,因此,水聚热灼结为砂石的石淋,,与全身气机运行密切相关,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则肾与膀胱的气化及脾之运化功能均不能正常发挥,水液运行障碍,则也可致石淋发生。综上所述,石淋之发生,主要病变部位在肾与膀胱,但与脾和肝也有密切关系。
,煎熬尿液,结聚而成,但砂石既成,停聚于体内,则阻碍气血运行,而见气滞、血瘀诸症,故湿、热、瘀、滞为石淋之常见病理因素,且湿、热、瘀、滞、石五者常互相转化,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煎熬尿液而成,多为实证热证。若用清利太过,,或湿热蕴久耗气伤阴,则可致脾肾亏虚而见虚证。石淋不但可以由实转虚,也可由虚转实,脾肾亏虚,水湿停聚或气虚鼓动无力则可影响气血运行,结石为有形之邪,停滞体内,也必然使气血运行受阻,则可见气滞、血瘀等实邪内停之实证,故石淋日久,则多见脏腑亏虚湿热瘀滞内停之本虚标实之证。虽然临床上虚实之间难以截然划分,但是纵观本病的病理演变过程,大抵初期多以湿热为主,中期多以瘀滞为主,后期则以本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