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关于读书的断想.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读书的断想.docx

上传人:bb21547 2018/12/3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读书的断想.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读书的断想
如果说,写作是任心泉自然而然地流淌;那么,阅读就是让心灵自由自在地飞翔。
我曾对学生说,阅读的境界,是“读到自己,读出问题”。
所谓“读到‘自己’”,就是“把自己摆进去”,是欣赏,是联想,是共鸣,是审美。所谓“读出‘问题’”,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是思考,是质疑,是研究,是批判。
真正学识渊博的人,是不会随时标榜自己“博览群书”的人,更不会在谈吐或写作时吊书袋。
我写文章很少引经据典——当然,这和我肚子里的“经典”本身就有限不无关系,但如果要吊吊还是可以蒙一些人的。八十年代,我的文章中爱引用萨特、海德格尔,后来引用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现在写文章,我给自己的要求是,尽量不要引用或少引用别人的话。
我和流沙河聊天,他的每一句话都是通俗的,他的学问便藏在平易的话中。把阅读汇入灵魂融入生活的人,是没有阅读痕迹的。
相反,我见过这样的所谓“学者”,喜欢给别人开书目,而且这些书目都并不“大众化”,但他偏要强调:“这都是最基本的谈常识的书。”以此让许多普通老师自卑的同时,又显示自己多么“有学问”。越把一些深奥的书说成“很基础很通俗”,就越能炫耀自己的水平。其实,我真的怀疑他是否读懂了这些书。
有的老师问我:“有的教育理论书我读不懂,怎么办?”我的回答是:“读不懂就不要读!”
我一直认为,读书应该是一件给人快乐的事,当然,这里的快乐不是浅薄的开心,也包括“思考”的幸福。但有的书就是成心不让读者读明白的,你怎么思考脑子里都是浆糊,怎么办?很简单,不读就是了。
现在有的专家本身就没有想要你读者读懂,你都读懂了,怎么会显出人家的“高深”?作者硬着头皮写的书,读者当然只有硬着头皮读。我不愿硬着头皮读,那就不读!老师们不要因此而怀疑自己的智商,不要自卑。既然那些书我们读不懂,那不读就是了,我们找能够读懂的书来读!
还有人给我诉说苦恼:“现在记性不好了,读了的书记不住。”
我说:“记不住有什么关系?谁叫你记了?”
是呀,又不是要考试,你记它干什么?你记得十年前的12月4日晚餐你吃的是什么吗?你记得一周前中午你吃过什么菜吗?不记得了吧?但难道你就白吃了?不,每一顿饭菜都已经化作营养滋养你的身体,记得住记不住有什么关系呢?
同样的道理,看了的书记不住,但坚持读书,所有读过的书都化作了你的精神养料。
一个人的阅读,无疑打上了他个性的烙印。职业特点、性格倾向、兴趣爱好、生活阅历、朋友影响……都会让自己的阅读成为不可复制的“这一个”。
以自己的眼光为标准去衡量别人的阅读,是可笑的。因此,每一个人也不应该因为别人没有读自己读过的书,而鄙薄别人。
有些众所周知的道理,明明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却偏要说“德里达(或福柯)说过”,非如此不能表明自己“学贯中西”。
一个人引用了荷尔德林所谓“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于是大家都说“诗意地栖息……”于是,诗意荡然无存。
读书的重要性,谁不知道呢?可很多学校(不好意思,敝校在装修时也未能免俗)千篇一律地重复狄金森的“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一个人说了“慢慢走,欣赏啊”(据说是阿尔卑斯山上的一句话),于是,众人都爱说:“慢慢走,欣赏啊!”
——“阅读”,然后鹦鹉学舌,语言就这样变得贫乏而单调。
从来就没有什么“必读书”。你凭什么要我“必读”?
是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