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构成.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构成.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8/12/3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构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090675 王昭卓
实践的概念最初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在他看来实践是人类自身精神活动的再创造,具有强烈的自我价值的属性,人类的超越功利超越外在束缚的道德选择,构成了实践的本质。总体上实践退守到道德实践,退守到极少部分人的“高雅精神情趣”,将实践与创造分裂成两种不同的属性。亚里士多德的观念具有局限性,后来的培根和百科全书派把亚里士多德不加考虑而排除的手工业和技术工艺提到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并认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仅仅是停留在道德的沉思上是没有意义的,人要面向自然,探究自然奥秘,揭示客观真理。他们的观点强调实践的真理和公共价值,但由此消解实践哲学中对人类终极价值的反思,是单薄且片面的。
马克思在吸取历史上有关实践哲学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总体的实践观,从而超越了实践二元论。在马克思看来,实践当然必须以技术和工业为基础。人在这个世界上要摆脱动物般的受迫性,就必须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探究自然、挑战自然,这是人类生活方式的根本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根本体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明确表达了工业和技术的历史意义。“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的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人格的完善,人对善价值的获取,仅靠内心的沉思和文化心理的内在提升是难以完善的,必须通过实践活动。实践在这里成为了促进人格丰富完善、人的道德提升进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环节,也就是说,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本身就是人的理想、智慧、***的释放,人的纯粹自由理性、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完善就是在客观的实践中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感觉通过自己的实践变成了理论家”。
客观世界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一直为转移的,所以人类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才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而规律又可以被人类认识和利用,所以人类能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马克思注意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业社会历史观的基础。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多样的,随着人与世界关系的发展,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的观点“必然会导致唯物主义”。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体现在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能合理积极的将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有重要意义的。例如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是以自然为对象,运用人们自身的力量,借助于物质工具和手段,改造自然界以获取人们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及环境的活动。认识事物的本质不能只靠唯心的猜想和迷信所谓权威们的话语,在中国的大跃进时代,钱学森的一篇关于粮食可以达到亩产万斤的论文在未经科学论证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