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钟祥四中肖锦华
我说课的题目是《光的折射》。接下来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五个环节进行说课。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的折射》是在学习光的传播及光的反射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同时又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而新教材将本节教学要求定位在认识光的折射规律上,注重学生的折射现象的感知、体验和折射规律的探究。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我确定本节的三维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
 
,光路是可逆性。
 
过程与方法: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猜想、检验、联想等活动,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乐于合作、善于交流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光的折射规律的推导。
 
难点: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四、说教法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营造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鼓励学生自主体验、感悟、探究。
 
,将可见度不大的折射现象用动画演示出来。
 
说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在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
 
四、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创设情境(小实验:“折射断笔”和“硬币显形”)
 
      
 
通过由折射引起错觉的小实验,认识折射现象,引入新课,激起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探究的兴趣……
 
(二)主动探究、构建知识(通过探究和动画演示突破本节重点)
 
小组实验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老师:鉴于光的折射现象实验可见度不大,所以在实验前先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和观察对象。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变化推断光在水中的传播方向的变化。并强调实验时,至少改变三次入射光线的角度,仔细观察入射光线改变后,水中的折射光线的又将怎样改变?记录实验结论……
 
小组实验2:(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
 
学生:把光垂直射入水中,观察折射光线,判断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
 
 
(动画演示)讨论交流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
 
老师演示实验3:光路可逆。
 
练习巩固:完成下列折射光路图。
 
(本环节通过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