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前言
精密度是衡量体外诊断试剂批内和批间变异的重要指标,通常包括批内和批间不精密度。
精密度评估资料是评价拟上市产品有效性的重要依据,
产品注册所需的重要申报资料之一。
定义
批内精密度
是众多种类精密度中最基本的一个,它是在严格的相似条件下,所得到的最佳的精密度。
批间精密度
指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组)操作员在同一仪器上,使用同一方法和同种、同一批号试剂,在一段时间内(一般为一个月或20个工作日)对同一测试样品(常用质控品)测量结果的精密度。
??????
精密度评估的基本原则
操作者必须熟悉方法和/或仪器工作原理,了解并掌握仪器的操作步骤和各项注意事项,能在评估阶段维持仪器的可靠和稳定。
用于评估试验的样品一般常采用临床实验室收集的稳定和冷冻贮存的血清(浆)库;当实验室收集的样品不稳定或不易得到时,也可考虑使用稳定的、以蛋白质为基质的商品物质,如校准品或质控品
精密度评估的基本原则
评估精密度时,应至少评估二个浓度水平样本的精密度。
当二个浓度的精密度有显著差异时,建议增加为三个浓度。
所选样本浓度应在测量范围内有医学意义,即至少有一个浓度在医学决定水平(medical decision levels)左右。
不要为了得到较小的精密度,都选用较高值的样品,甚至超出测量范围。
也不应选用靠近最低检出限的样品,此时所得的精密度往往偏大。
精密度评估的基本原则
相当多的检验项目低值常无实际临床意义,但有少数检验项目,其低值也有临床价值,此时就需要评估有判断价值的低值精密度,适用时,可进行功能灵敏度的评估。
如没有医学决定水平,可在参考区间上限左右选一个浓度。此外,再根据检验项目的性质在线性区间内选择另一个值。
如与厂商或文献报导的精密度进行比较,所选浓度应与被比较精密度的浓度相接近。否则,有可能得出不恰当的结论。
只评估批内不精密度
试剂和校准品:
应使用同一种类、同一批号的试剂和校准物,如可能,只进行一次校准。使用不同批号试剂和多次校准都会增加检验结果的变异程度
只评估批内不精密度
评估方法:
在以上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在一批内对样本进行重复测定,至少进行20次重复测定
只评估批内不精密度
质量控制:
检验时应同时至少测一个质控品。当质控品结果超出规定的失控限,不论实验结果是否满意都应弃去不用,重新进行试验以取得20个实验数据。
要保存所有的质控数据和失控处理记录
只评估批内不精密度
数据收集:
在进行数据分析前,检查数据中有无由于偶然差错引起的离群值(outliers),可用下述离群值的标准;从已收集的20数据计算出总均值和标准差,任何结果和总均值的差值超过4个标准差时,可认为是离群值。
为了能收集到至少20个有效数据。除补充由于质控失控而增加的测试外,还应再增加由于离群值不用于精密度的计算所需增加的检验次数。
只评估批内不精密度
数据收集:
在进行这种批内精密度评估实验时,一次只能有一个离群值,当离群值超过1个时,应怀疑是否为方法不稳定或操作者不熟悉所致。
此时,应不用此次试验数据。检查问题和解决问题后重新开始新的评估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