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衡水”“杜郎口”学习体会
作者:szhong
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436
更新时间:2009-10-21
“神奇”的衡水中学
                                     ——  高中教育教学考察二组(执笔 蒋国和)
2006年10月20日
 
凡是到过河北衡水中学的人,无一不被其高质量的教育所折服,尤其是那令人称奇的高分段人数——42个清华、北大。是什么铸造了如此辉煌的成绩?笔者随团参观了该校,现就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以求教于方家。
一、神奇的“教学管理”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奇迹,衡水中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同样是令人称奇的,奇在“细”,奇在“到位”。比如在教学上提出的“一至六”即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切实做好“两个至少、两个对待、两个5分钟”,认真贯彻“三个按时”,全面落实“四精”“五必”“六环节”。其中“两个至少”,即教师每周至少提问每个学生一次,每学期至少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一次面批面改,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和关注。“两个5分钟”即教师连续授课时间不能超过5分钟,也就是每隔5分钟,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一次。每节课的最后5分钟,教师要留给学生自己思考、总结,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说课堂教学改革的思想,甚至提出这些思路的,衡水中学不是第一家,但把这些思想转化为思路,并转化为具体可操作措施的,这恐怕是第一家,如同“开会+不落实:没开会”一样,仅仅有思想、有思路,没有举措,同样是不行的。为此,学校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余项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关注到教和学的每一个阶段的各个环节,不仅规范了全校师生员工的教育教学和日常行为,形成了各司其职、有章可循、令行禁止的局面,而且使每个层面的教师、学生都拥有了最佳的发展空间。
对学生的管理同样是细而严的。2006年9月27日在“格致楼”的底楼公告栏中出现了这样一个通报:“高一(317)班郭旭羊同学9月25日在校园内吃违规零食,违反了学校《关于学生违纪行为处理的试行办法》第一项第三款之规定。经学校研究决定,责令郭旭羊同学回家接受家长再教育。教育处高一年级部9月26日”这也是我所看到和了解到的第一所学校如此处理此事。由此可见,对学生的常规管理是多么的细、多么的严。
人们常常惊羡成功之花的艳丽,但有谁去细究园丁们平时的艰辛呢!
二、神奇的“精神境界”
衡水中学作为地级市的一所重点中学,从理论上讲教师的收入待遇应该是很高的了,因为教师的付出毕竟是很多的。然而我们通过了解才发现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高,甚至要低得多。因为河北衡水的经济并不发达,所以不少地方,学校都十分吝啬。比如,晚自修、,一个工作了20多年的老教师,高三满工作量也只有3万左右,是什么力量使他如此活力十足?原来是校长李金池的“精神特区”。李校长认为教师的职业态度、精神追求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精神品质的形成,而且直接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并由此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函数公式Y=KX。Y是因变量,表示教师的教育效果;K是系数,表示教师的精神境界和人格修养,X是自变量,表示教师的业务能力。这个系数式说明了:一个人的教学效果与人格力量呈正相关的关系。这可以说是一个神奇的公式,神奇在把人们只挂在嘴上的质的东西用数学公式量化了,实在是奇,道出了人们苦苦思索却得不出的答案。事实上,一个老师的工作责任心以及他的师德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多年的实践表明,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与其原始学历、知识水平关系并不大,相当多的因素取决于他是否敬业,是否钻研,是否有强烈的进取意识,是否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衡水中学李校长正是在这方面作了努力。为此,他提出,抓教师队伍建设,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只有这样,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有大的提高。他要求教师要远离庸俗,远离铜臭,远离低级趣味,远离不正之风。进而提出了“四个不准”即不准外出兼课,不准从事有偿家教,不准集体接受家长宴请,不准接受学生的贺礼等要求。那老师的生活谁去考虑?学校领导去主动考虑为老师们排忧解难。要求领导干部“办事公道,作风正派,无私奉献,埋头骨干,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学校第一期住宅楼建成后,把最好的楼层、最好的位置让给了骨干教师,
“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重量级”荣誉称号全部给了一线教师;每年高考后发奖金,校领导分文不取;“新教师到衡中,不用分心考虑与校领导的关系如何,工作干好了,自然会得到领导的认同;也不用分心考虑奖金、荣誉、职称、房子等问题,所有这些都由领导来考虑,工作干好了,一样也少不了”,这是领导的公开承诺。……一系列的行动使得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敬业奉献成为教师们的自觉追求。每天都要领导亲自“命令”教师回宿舍。
“特区”积聚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