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浅析相思诗词中的含蓄抒情
相思诗词是以描写男女相思之情为内容的诗词,多为书写女性对远
行丈夫或情郎的思念,有的为思妇独立创作,但大多为文人模仿思妇口吻,
抒发相思之苦。屮国古代男尊女卑的等级制度和男耕女织的生产生活方式
以及战争、徭役的苦重,交通的不便,使“思妇”与“旅人”成了古代诗
词中的主要人物,而抒发“同心而离居”的离愁别恨也就成了作品的主要
内容。但同样抒发相思之苦,与《诗经》中“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的
直抒胸臆相比,杜甫《月夜》中“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委曲婉转的
抒情方式似乎更能传达相见而不得见的苫痛。
相思诗词中借景抒情、咏物抒情等含蓄的抒情方式十分多见,而最为
特别的方式就是“无”屮生“有”,即通过想象或者联想,形成一个并不
真实存在的场景或心境,让人体会到其中真实存在的情感。“冇”与“无”
本是一对矛盾对立的状态,但在古代相思诗词中它们却以独特的方式共生
并立,使得相思诗词的情感表达魅力无穷。而这种含蓄的抒情方式主要体
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造梦与相思
相思诗词中含蓄的抒情方式首先体现在梦境中。主人公多通过“入梦”
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梦”是人物心理、情感的曲折化。正如佛洛
依德所说:“梦,它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毫无意义的、不是荒谬的……它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它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虽然梦境并不是真实存在,但却承载了现实世
界所要表达的真情。”
唐代令狐楚《闺人赠远》中写道:“绮席春眠觉,纱窗晓望迷。朦胧
残梦里,犹自在辽西。”描绘了一位春梦初醒的女子,纱窗外一片朦胧,
她的梦境也模糊不清,在这残缺不全的梦里,她记得g己见到了情郎,久
久不愿淸醒,幻想着自己还在辽西陪伴着情郎。梦中的甜美与梦醒的苦涩,
将一个情深意切的思妇的伤感与无奈表现得丝丝入扣。正是通过这一个不
真实的梦境让她释放出了深埋心底的真情。
唐代金昌?w的《春怨》同样采用了这样的抒情方式:“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黄莺儿的啼叫打扰了思妇的梦,
使她无法与在辽西的情郎相聚。相隔千里,思妇只能在梦里与情郎短暂相
聚,可她竟然连这种虚幻的安慰也得不到,让她怎能不把一腔怅恨向着黄
莺儿发泄呢?
在词作中,利用梦境來传递情感同样常见。无论是“枕上片时春梦中,
行尽江南数千里”中千里追寻梦中人的执着,还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
是春闺梦里人”中梦里情郎早已逝的啼嘘;无论是“小轩窗,正梳妆,相
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中物是人非的缱绻情深,还是“梦入江南烟水路,
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中佳人难见的苦痛无奈,都因为梦境与现实这一
对“有”与“无”的统一,使相思至深,令人动容。
梦的“无”与情的“有”,使相思诗词的情感表达更为委曲婉转,扣
人心弦。
二、荒谬与真情
在相思诗词中常常会看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举动或心理,看起来荒
谬至极,细细思考,却情真意浓。正如贺裳《皱水轩词筌》中写道:“唐
李益诗曰‘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子野
《一丛花》句末云:‘沉恨细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