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归纳.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归纳.docx

上传人:qiang19840906 2018/12/4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归纳.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归纳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由西向东依次是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
一、二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二、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东西走向:
天山―阴山—燕山
昆仑山脉――秦岭
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武夷山
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
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课本P24)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最高、最大)、内蒙古高原(最平坦)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云贵高原(地形崎岖)
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
柴达木盆地——地势最高的盆地,矿产资源丰富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紫色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大多在20℃以上。
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
(还有地形因素的影响)
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x疆的吐鲁番。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和南京。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由北往南气温升高)一个高原气候区(见书P33)
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也在秦岭—淮河一线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海陆位置)800mm等降水量线即秦岭—淮河一线。降水最多的地方—台湾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x疆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我国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地区:(见书P36)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东部地区以耕作业为主,西北干旱地区以畜牧业主。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
:雨热同期(或称夏季高温多雨)(见书P38)
(成因: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双重影响,主要是海陆热力差异导致的)
名称
源地
风向

性质
冬季风
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
西北、东北风(偏北风)陆地吹向海洋
寒冷干燥
夏季风
太平洋和印度洋
东南、西南风(偏南风)海洋吹向陆地
温暖湿润
(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范围的不同,分为:
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
特点:夏季降水丰富
非季风区——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
特点:降水稀少,全年干旱。
两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