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闽南民间谚语系列.doc

格式:doc   大小:69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闽南民间谚语系列.doc

上传人:坐水行舟 2018/12/4 文件大小:6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闽南民间谚语系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蕴含科学道理的闽南民间谚语系列
闽南人社区(
闽南话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地方语言之一,除闽南地区外,台湾大部,广东、浙江等省部分地区的地方语言也是闽南话。由于闽南人很早就到海外谋生,因此东南亚一带也能通用闽南话。闽南话不但出国,还飞播出地球,1977年美国发射的旅行者号飞船中,放置了一张称为“地球之音”的光碟,其中有60种语言的问候语,闽南话“你好”也在其中。
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闽南话,其语言形象生动,有着丰富的内容,因而保留和发扬优秀的闽南话,对丰富人类的口头语言意义重大。闽南民间谚语是闽南人民在漫长岁月里,在劳动、生活中体验、感悟的有科学性、哲理性的语言精华。闽南民间谚语具有鲜明的乡土特色和民众喜闻易记的特点。本期的节目中,我们选取了一些闽南日常****用的具有科学内涵及富于人生哲理的民间谚语,来向大家做介绍,让大家对闽南话更有了解,且更好地保存这些闽南民间谚语。
一枝草一点露
“一枝草一点露”是指每棵小草在晨间都会有点露水,这是因为贴地面的空气中饱和的水蒸汽因凌晨的低温凝结而成的。这种露珠对树木,对名贵的花卉,对小草总是一样有存在。这一现象启示我们一棵不知名的小草也同样能接受到阳光的照射,雨露的滋润,机会是相等的。用这现象来比喻即使处于贫穷、饥饿、受人践踏、欺凌的弱者,也一样有雨露的滋润,总有出头天的一日。这句谚语用在劝慰世人在逆境中不要失志,路就在自己脚下,勇敢向前,总有成功的一天。
咸甜(鲜)淡无味
闽南话中有句俗话“咸鲜淡无味”,这是一句很具科学性语言,说的是食物中,尤其是鸡,鸭,鱼,肉等高蛋白的食品若不加入盐,食之则淡而无味,加入盐后吃起来才能味道甘甜。
高蛋白的食品中若有食盐(即***化钠)的存在,才能加速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味精即是一种氨基酸,蛋白质本身无鲜味,氨基酸才有鲜味。由于有氨基酸的存在,肉汤当然就更好喝了。食盐不但能使食物的味道鲜美,而且是人体所必须的重要物质。
闽南话中有“咸鲜淡无味”,北方人有“食有千般味,咸是第一味”的说法。这说的是同一道理,说明食盐的咸味不但是人的口感需要,而且是人体生理活动所必需。
土猴给蛤蟆开空蛤蟆给土猴孵仔
这是一句比喻人与人互相利用的闽南话谚语,土猴(即蛄蝼)与蛤蟆互相利用,你为我挖洞越冬,我为你孵育幼虫,让你能传宗接代,这句俗话也有只说“土猴给蛤蟆开空”的,意为白拣了便宜,自己不需付出任何代价,而却能舒适,悠然自得。蛤蟆的栖身之所全是土猴为它早已准备好了的。
有些动物从它们祖先身上得到了御寒的巧妙办法,主要是两种,一种是迁徙,这就是过冬鸟,如燕子。另一种是睡眠———冬眠,两栖动物的青蛙、蛤蟆即是此类。面对严冬的饥寒交迫,冬天来临之前寻找洞穴作为安身之所,寒冷的冬天来了,它们便在洞穴中冬眠,一觉睡到春暖花开。而土猴,它有两只象铲子的前肢,极善挖洞,在本地蛄蝼严重危害地瓜,俗话有“土猴咬稀丛”(稀少的地瓜秧苗)。这种农民最为痛恨的地下害虫,严冬来到之前,把虫卵产在洞中就死去了,让子孙在洞中安然越冬,待来年春天孵化成虫,继续为害农作物。夏天蛄蝼挖的地道成了蛤蟆的安居所,恰似蛤蟆为土猴孵子成了生物间互相利用的奇特景象。
来不见清明去不见七月半
“来不见清明,去不见七月半”,说的是燕子飞回闽南地区避暑的时间,清明过后飞来,七月半前飞回南洋诸岛去享受热带丰足的雨水,灿烂的阳光。
清明是个节气,在阳历中固定四月四、五日,而七月半是个阴历日期,在阳历中没有固定的日子,二者之间短的一百二十多天,长的一百三十多天。这样说燕子在本地生活时间似乎并不科学,那为何闽南话又是这样来形容燕子在本地的生活时间是“来不见清明,去不见七月半”呢?细一思忖原来闽南的燕子奉为吉祥鸟,它们具有勤劳勇敢、为民除害的优秀品质,是神圣的小鸟。清明、七月半是本地****俗的两个鬼节,每年这两个节日人们都要对它进行供奉或是超度。燕子巧妙地避开鬼节,这样的小鸟的确吉祥、圣灵!因此人们认为燕子会带来吉祥与安康,燕子筑巢之地是风水宝地。这也说明动物迁徙是为了更好适应气候和环境,告诉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这样看来,闽南一带将燕子视为吉祥、圣洁之鸟是理智的,科学的。
瘦账肥算盘
“瘦账肥算盘”说的是看起来小数目,甚至是不值得提起的小数目,如一滴水、一粒米、一滴油,在某种情况下算起来是个大数目,有时甚至是天文数字。有类似普通话中“积少成多”之意,但此谚语更有形象、幽默的感觉。此句话大概源于这样的事实,以前的算盘比现在的计算器更希罕,没有算盘的农民一时要算账,就在地面划一条线分上、下档,然后用小石子作算盘子在地上作加减乘除运算。数目大了,小石子就多了,算盘就肥了。
“瘦账肥算盘”这句谚语,体现了闽南话语言幽默、形象、科学,也反映了闽南劳动人民的勤劳、俭朴的精神。告诫人们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