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328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8/12/4 文件大小:3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力的等效和替代》教学设计
【课题】力的等效替代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授课时间】45分钟
【教材】广东教育出版社《物理》必修I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地位与作用:力的等效和替代是粤版物理必修I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了弹力、摩擦力等力的概念,对力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同时在第一章中已经学****了位移矢量,对矢量的知识有了一定的储备,获得感性认识。
这节课的内容,为下面的力的合成与分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后续力的合成与分解打下知识层面的基础。本节课所初步总结出来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也是处理矢量的一个通则,因此本节课为以后动量、冲量、动能定理等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节课的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br/>2、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对等效替代的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有质的认识。学****关于实验探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惯,能运用等效思想和所学的探究方法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教材的内容安排:粤教版教材第三章第3节力的等效和替代这一节的内容,首先是教师讲解一些相关的概念:力的图示、力的等效、合力、分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等概念,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寻找等效力,引导学生进行试验设计,最后引导学生得出具有普适性的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初步得出。
4、对教材的思考:这章的教材编写整体上看,比较适合学生的认识特点,但是,我觉得第三节《力的等效与替代》力的等效这部分,我们一直在强调力的等效,直至后面寻找等效力,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求几个分力的合力,故而在这里,应该把寻找等效力与力的合成在观念上应该先对等起来,教师应该注重提出猜想前的引导工作,引导学生从几何层面上来考虑他们之间的关系,不置使得学生无从下手。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兴趣:实验操作的兴趣,对未知世界的强烈好奇心。
学生的知识基础: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了位移以及力的概念,初步接触了矢量的概念。
学生的认知特点:对矢量方向性的理解还仅停留在表面上。本节课应着重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体验矢量运算并非简单相加减,而是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对于第一次接触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大的飞跃,对于****惯于代数运算的学生来说,矢量运算是相对较困难的,也比较难以接受,如何让学生在以前学****基础之上接受本节课内容是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的图示法,区别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2、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本质上是从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进行力的相互替代.
(二)过程与方法
1、理解力的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并掌握。
2、采用实验探究的学****方式,通过独立思考与分组讨论等过程,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及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
3、通过课堂实验的设计及操作过程,培养学生利用现有器材设计实验的能力及临时反应能力(器材的灵活运用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通过力的合成的研究与规律的发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逐步养成用科学方法与科学知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惯,提高科学素养。
3、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