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上古音(金克中)(精选).ppt

格式:ppt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上古音(金克中)(精选).ppt

上传人:博大精深 2015/9/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上古音(金克中)(精选).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上古音简说
一、“叶音说”及其错误
梁末·沈重《诗音义》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诗经·邶风·燕燕》第三章
《诗音义》:“协句,宜乃林反。”
叶音:由于语音的发展,前代的押韵的诗文到了后代有的就不押韵了,但后人误认为作诗的时候也是不押韵的,诗人为了押韵而把作韵脚的某字临时改读某音以求和谐。
1、“叶音说”是怎样产生的?
2、“叶音说”的错误
掩盖语音发展的真相
造成汉字读音的混乱
《诗经·关雎》第四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朱熹《诗集传》:“采,叶此礼反;友,叶羽已反。”又《匏有苦叶》第四章:“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朱《诗集传》:“友,叶羽轨反。”
二、语音发展观点的确立
1、“韵缓说”
陆德明《经典释文》:“古人韵缓,不烦改字。”
认为古诗用后世语音来读不押韵是古人用韵宽泛的造成的,这种观点被称为“韵缓说”。
2、陈第批判“叶音说”
《屈宋古音义·跋》:“余少受《诗》家庭,先人木山公尝曰:叶音之说吾终不信,以近世律绝之诗叶音者且寡,乃举三百篇尽谓之叶,岂理也哉!然所从来远,未易遽明尔,竖子他日有悟,毋忘吾所欲论著矣。余于是默识教言。”
《毛诗古音考·序》:“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有人说“斜”和“家”押韵,所以“斜”应该读xia;“野”和“下”押韵,所以“野”应该读ya。请根据所学的汉语音韵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这样的读法也是犯了“叶音说”的错误,是不正确的。这些诗写作的时代“斜”和“家”、“下”和“野”是押韵的,即韵本来就相同,无须临时改读“斜”、“野”的语音以求和谐。至于当时它们的实际语音是什么,只能通过历史比较等方法来确定其大致的读音。现在“斜”和“家”、“下”和“野”不押韵了,这是语音演变造成的,我们现代人读古诗完全可以按照现代普通话的读音来朗读。
一、suō。同“蓑”。《说文·衣部》:衰,草雨衣。
二、cuī。1,一种丧服,后作“缞”。2,用于“等衰”,即由大到小依一定等级递减。引申为减退。《广韵·支韵》:“衰,小也,减也,杀也。”
三、shuāi 。衰微,衰落,衰弱等。
贺知章《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三、上古韵部的研究
1、顾炎武利用韵文研究古韵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诗经·召南·羔羊》一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诗经·邶风·北门》)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诗经·鄘风·君子偕老》一章)
顾炎武:《古音表》,分古韵为十部。
《音学五书》(《音论》《诗本音》《易音》《唐韵正》《古音表》)
用系联法求诗经的韵部——将互相能押韵的字归类,就得出《诗经》韵部。
2、段玉裁利用谐声偏旁研究古韵——同谐声必同部
儀:歌部,声符“義”。
義蟻議
義:声符是“我”。
俄、峨、娥
蛾、饿、鹅
诸、著、煮、渚、箸、褚、堵、睹、赌、都

段玉裁首创古韵谐声表
段玉裁:《六书音韵表》分古韵十七部
3、其他学者的古韵研究
江永:《古韵标准》,十三部。
戴震:《声类表》,二十五部。
孔广森:《诗声类》,分十八部。
王念孙:《古韵谱》,二十一部。
江有诰:《音学十书》,二十一部。
章炳麟:《成均图》,二十三部。
黄侃:《音略》,二十八部。
阴声
入声
阳声

之[ ə ]
职[ ək ]
蒸[ əŋ ]

幽[ u ]
觉[ uk ]
冬[ uŋ ]

宵[ o ]
药[ ok ]

侯[ っ]
屋[っk ]
东[ っŋ ]

鱼[ a ]
铎[ ak ]
阳[ aŋ ]

支[ e ]
锡[ ek ]
耕[ eŋ ]

歌[ ai ]
月[ at ]
元[ an ]

脂[ ei ]
质[et ]
真[ en ]

微[ əi ]
物[ ət ]
文[ ən ]

缉[ əp ]
侵[ əm ]
十一
葉[ ap ]
谈[am ]
王力上古三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