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中非关系.docx

格式:docx   大小:54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非关系.docx

上传人:wz_198613 2018/12/5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非关系.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中非关系
论文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援非政策中长期奉行的不干涉内政原则遭到越来越多的批评与指责。不干涉内政原则遭遇困境的深层原因是复杂的,既有与西方国家利益冲突的因素,也有在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下,国际社会对中国担负更大责任的要求。对此,中国应当与时俱进地调整政策,将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论文关键词中非关系对外援助不干涉内政原则不附加政治条件
一、“不干涉内政”原则与中国援非的历史
在中国的外援历史中,对非洲的援助无疑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纵观50多年援非的历史“不干涉内政”原则贯穿三个发展时期,构成了独特的“中国模式”。
(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
新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事业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刚刚建立的新中国政权为了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积极支援非洲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这一时期形成了以“八项原则”为指导的援非政策,其核心有两点:一是平等互利,另一个是不干涉内政,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原则。为了区分于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明确表示我们的对外援助是建立在各国主权平等基础上的“无私援助”,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援外政策。这一政策在非洲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到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共向36个非洲国家提供了超过24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在非洲援建项目达200多个,涉及农业、气象、卫生、体育、教育等众多领域。以“不附加条件”为核心的中国援助,也为中国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支持,成功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遭受西方各种势力挤压和围堵了20多年后,被第三世界的穷朋友们“抬进了”联合国,就是这一政策带来的政治效应的典型例证。
(二)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
20世纪70、80年代,中国和非洲的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在结束了文化大革命之后,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之前政治挂帅,不计成本的对非援助的弊端也让领导人认识到必须对援助非洲的政策予以转变,务实态度和理性精神开始回归。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对非援助政策调整为“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四项原则。在坚持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下,对非援助的关注点由政治转向经济,将不计成本的无私援助调整为关注效益、互利共赢的可持续扩展经济技术合作,将市场机制引入援非过程中,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将对非援助调整到正常的、良性的轨道上。
(三)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
20世纪9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苏东剧变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非洲的关注和援助明显减少。而中国坚持不干涉内政的援非政策,在
90年代与非洲的关系进入新阶段,对非援助也迅速发展,通过改革援助方式而拓展出中非经贸技术合作的新天地。其典型成果就是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在这一框架下,中国对非援助的方式不再局限于免债和提供贷款,更加注重与非洲在贸易和投资方面的经济关系的发展。在2006年11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胡***主席宣布了中国政府对非洲的“八项政策措施”,对之后的中非合作提供了明确具体的规划。至此,中非合作进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中国仍然坚持不干涉内政的援非政策。2009年11月8日,温家宝总理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也指出,中国对非洲的支持和援助,过去没有、将来也永远不会附加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