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兴奋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位——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
①突触小体:轴突末端膨大的部位
②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膜
③突触间隙:突触前、后膜之间的空隙(组织液)
④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过程
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2、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包括: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
3、分级调节
(1)大脑皮层:最高级的调节中枢
(2)小脑:维持身体平衡中枢
(3)下丘脑在机体稳态调节中的主要作用: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高。
②分泌:分泌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素释放激素等
③调节:水平衡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④传导:可传导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至大脑皮层,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4)脑干:呼吸中枢
四、人脑的高级功能
①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受损伤,患运动性失语症
②听觉性语言中枢:H区。受损伤,患听觉性失语症
③视觉性语言中枢:V区。阅读文字
④书写性语言中枢:W区。书写文字
五、激素调节的实例
1、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来路和去路
途径
过程
作用
来路
食物糖类消化吸收
即“淀粉→麦芽糖→葡萄糖”;部位:细胞质基质(细胞内消化)、消化道(细胞外消化)。
血糖的主要、根本来源
吸收方式: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
进其他组织细胞是主动运输
肝糖原分解
主要调节形式,灵活调节
非糖物质(脂肪、氨基酸等)转变成葡萄糖
重要调剂(糖异生过程)
去路
氧化分解
主要、最终利用形式
合成肝糖原、肌糖原
重要调节,动态调节
转变成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质
重要储存形式
六、血糖浓度
①正常值:80—120mg/dL(—)
②低血糖:<60mg/dL
③高血糖:>130mg/dL
④尿糖:>160mg/dL
糖尿病
①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
②诊断:持续高血糖且有糖尿
③防治:基因治疗、药物治疗、饮食习惯、加强锻炼
④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是: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三多一少”现象)
七、血糖平衡中的激素调节(体液调节)
八、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肾上腺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九、与激素有关的人体疾病
病症
病因
症状
呆小症
幼体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
甲亢
成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精神亢奋、代谢旺盛、身体日渐消瘦
地方性甲状腺肿
因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
甲状腺代偿性增生(“大脖子病”)
侏儒症
幼体生长激素分泌过少
身体矮小、智力正常、生殖器官发育正常
巨人症
幼体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身材异常高大
肢端肥大症
成体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