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八年级上册古诗《赤壁》教学设计
教师:周晓帆
教
材
内
容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诗词五首》之《赤壁》,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具体内容如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教
学
理
念
1、把握好两点:
⑴“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新课标》)
2、诗歌教学从三方面抓:
⑴抓字眼:旨在明确诗的意思。
⑵抓想象:旨在领悟诗的意境。
⑶抓吟诵:旨在进一步升华情感,得到美的熏陶。
3、采用各种教学媒体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
⑴采用幻灯片做直观教学;
⑵利用教室的影像设备让学生用耳朵感受古时战场风云;
⑶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能背诵、默写、理解并赏析古诗;
3、了解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PPT演示,教师讲授,师生互动完成本课时的知识目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古诗的背景故事,感悟学习古人的豪爽胸襟。
学生
特征
分析
学生现阶段为八年级,而八年级是初中生活开始分化的时期,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环境熟悉了,人也熟悉了,一些学生就不像七年级那样规矩了,且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其中八年级学生尤为明显教育界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因生理、升学、心理等原因导致学生产生各种学习上的问题和困难,易导致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因此,要想在课堂上需要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心思,可以从历史故事入手,构建情景,引发学生学习及互动的兴趣。
教学
重难点
一、重点:能有感情朗诵,能背诵默写并理解欣赏古诗。
二、难点:领悟诗歌意境,欣赏学习古人的豪爽胸襟。
教
学
一、提问、故事导入(5min)
(一)提问(1min)
1、同学们,大声的告诉我我国的四大名著是什么?
2、其中有一部小说既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
过
程
预
设
教
学
过
程
预
设
也是历史演义小说之中的经典之作,它是什么呢?
3、说到《三国演义》,我们就不得不提起里边儿一次最著名的战役,它是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也是奠定了三国三足鼎立基础的一次战役,结合我们七年级学过历史知识,它是什么战役呀?
(二)播放赤壁之战的动画(4min)
(三)看完这个视频,肯定大家感触都十分深刻,今天啊,我们要跟随唐朝大诗人杜牧的脚步, 去看一看,他对这场战役的观点几何?
二、新授(30min)
(一)作者介绍(3min)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大杜"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二)背景介绍(2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