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主习题班会:弘扬嘉庚精神、践行诚毅校训.ppt

格式:ppt   大小:1,507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主习题班会:弘扬嘉庚精神、践行诚毅校训.ppt

上传人:坐水行舟 2019/1/4 文件大小:1.4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主习题班会:弘扬嘉庚精神、践行诚毅校训.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弘扬嘉庚精神 践行诚毅校训
初三八班
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
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福建同安县集美社人,厦门大学、集美中学、翔安一中、集美学村、翔安同民医院等。
陈嘉庚
生平概况
陈嘉庚,原名陈甲庚,1874年10月21日出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的一个华侨世家。陈嘉庚17岁(1891年)时渡洋前往新加坡谋生,起初主要在他父亲经营的顺安米店服务共做了13年。 1906年,孙中山由法国到日本,中途逗留新加坡,抵日后又重返新加坡。同年6月,孙中山在晚晴园主持成立同盟会新加坡分会。1937年10月,他发起成立“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任主席。1949年,他应毛主席电邀,回国出席全国政协,参加开国大典。他看到伟大祖国站立起来了,决心定居祖国,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
重视教育
陈嘉庚不仅是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实业家,而且也是一位毕生热诚为国兴学育才的教育家。
陈嘉庚事业达致顶峰时,不过拥资一、二千万元左右,在当时的华人企业家中,比他富有的人为数不少,但为国家和民族兴学育才始终如一地慷慨输捐而自己一生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的,唯有陈嘉庚
陈嘉庚说:“民智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其理甚明。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本着上述办学目的和动机,他不惜倾资办学。
教育为本
创办学校
1913年,陈嘉庚在家乡集美创办小学,以后陆续办起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校共十所;另设幼稚园、医院、图书馆、科学馆、教育推广部,统称“集美学校”;此外,资助闽省各地中小学70余所,并提供办学方面的指导。
振兴教育事业
小故事①
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陈嘉庚看到了新的希望,以愚公移山的气概创办厦门大学,这是当时全国唯一独资创办的大学。
在世界经济危机袭击着殖民地经济的时候,陈嘉庚以硬骨头精神同英国垄断资本集团进行不折不挠的斗争。垄断资本集团强迫他停止提供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经费,他愤然说:“不,企业可以收盘,学校绝不能停办!”1934年,陈嘉庚股份有限公司终于在困难重重中收盘。企业失败了,“倾家兴家”的美名永存。黄炎培说:“发了财的人,而肯全拿出来的,只有陈先生。”
陈嘉庚不但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而且具有卓越的教育思想。他提倡学生要在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全面发展,倡办职业技术教育,高度重视师范教育,认为“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学校”,等等。这些,即使在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具有可供借鉴的意义。
小故事②
据有关人员统计,以1981年人民币和黄金比价计算,陈老一生用来办学的捐款达一亿美元以上。但是陈嘉庚的生活标准又怎样的呢?在陈嘉庚故居,从陈列的蚊帐、被褥、衣服、礼帽、皮鞋等物来看,都是破旧而老式的。一只翻过来的破茶杯,杯底上插上蜡烛,就是他自己设计的烛盘了。他家财万贯,但对自己的家事,却是“求缺不求全”。校舍和他的住宅都曾因日本飞机的轰炸而炸毁。然而,在校舍和住宅之间,他却坚持先修校舍,并说:“第念校舍未复,若先建住宅,难免违背先忧后乐之训耳!”他逝世后国内存款尚有300余万元,可是按照他的遗嘱,一分钱也没有留给子孙,对这个问题,他的说法是:“人谁不爱子,惟必以道德之爱,非多遗金钱方谓德之爱。且贤而多财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教育思想
第一、他提倡女子教育,反对重男轻女。大力倡办女子学校,让女子能上学,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开了风气之先,是难能可贵的;
第二、强调优待贫寒子弟,奖励师范生。他反对办学分贫富,尽力帮助贫寒子弟上学。同时,他非常注意师范生的培养,严格选择和物色师资人才,对于好的加以奖励;
第三、讲究教学质量,注意全面发展。陈嘉庚从办学开始,就一直注意“德、智、体三育重”,强调全面发展;
第四、主张“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学校”,强调要确立教师在学校的主导地位,他认为要办好学校,关键在于领导和教师,“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选教师”,因此,他十分重视选择校长和教师;
第五、为了振兴实业,培养生产技术人才,倡办职业技术教育;第六、要求普及教育,并订下同安“十年普及教育计划”,设立同安教育会和教育推广部。他为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
早期活动
在1910年加入同盟会并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陈嘉庚对于文化事业,也是积极支持。他支援了范长江、夏衍等人主办的“国际新闻社”和《华商报》等,还汇款支持邹韬奋复办《大众生活》周刊。
1928年中国济南惨案发生后,南洋华侨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声援运动,陈嘉庚担任“山东惨祸筹赈会”主席,积极筹款,救济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