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文档名称:

201305寒潮预报.doc

格式:doc   大小:2,389KB   页数:4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305寒潮预报.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9/1/4 文件大小:2.3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305寒潮预报.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寒潮标准
每年都会有多次冷空气影响我国,只有当强冷空气的影响造成一定幅度的降温时,才称为寒潮,否则称为一次冷空气活动。根据《气象标准汇编》(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气象出版社 2008),我国寒潮标准为:某地日最低气温24h内降温幅度≥8℃,或48h内降温幅度≥10℃,或72h内降温幅度≥12℃,而且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或以下,称之为一次寒潮天气过程。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气候差异大,寒潮带来的影响和危害不尽相同,因此各地寒潮的标准也略有差异()。
如前所述,寒潮可带来剧烈降温及大风、暴雪、冻雨、沙尘、霜冻等恶劣天气,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许多行业带来严重的影响,为使公众和相关部门能够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防御或减轻寒潮的危害,2007年中国气象局制定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中国气象局16号令)。其中依据寒潮可能造成灾害的严重性,规定了寒潮预警标准,将其分为蓝、黄、橙、红四级。
隐藏
寒潮的时空分布特征
出现时间与变化趋势
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我国寒潮最早出现在9月下旬,最晚出现在5月份(张培忠,陈光明
1999),大多集中在11月~次年3月,其中10~11月和3月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最频繁的时段。这是因为春秋两季大气环流处于调整期,冷暖空气势均力敌,交替影响频繁,气温变化幅度大,容易形成寒潮。而冬季天气形势稳定,冷空气处于绝对优势,气温起伏变化小,不易形成寒潮。
分析1951—2001年51年的气象资料,发现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寒潮偏多,70年代为过渡,80、90年代偏少,即全国性的寒潮从20世纪50~90年代呈逐渐递减的趋势(马树庆,李锋,王琪等 2009),这种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有一定的关系。
空间分布特征
根据寒潮的影响范围,分为全国性寒潮和区域性寒潮。前者指:全国范围内取30个代表站,分为5个区域(),若有2~5个区域出现寒潮,且其中包含了华北和长江两个区的称为全国性寒潮。而区域性寒潮指:只影响北方2或3个区或只影响南方2个区。据1951—1980年资料统计,,、(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 2000)。
从国家气候中心根据1961—2005年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得到的全国年寒潮频次图()
上可以看出,1961—2005年间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寒潮,而出现频次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新疆北部、内蒙、东北三省、山东西北部、山西、陕西和江南、西南的部分区域。一年中寒潮出现最多的地区位于新疆北部、内蒙古北部、东北三省局部,可出现15次之多()。
隐藏
冷空气源地
产生寒潮的冷空气最初形成和聚集的地方称为冷空气源地。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源地主要有三个()。⑴新地岛以西的北方寒冷洋面(约为60ºE以西,70ºN以北的区域);⑵新地岛以东的北方寒冷洋面(约为60~100ºE,70ºN以北的区域);⑶冰岛以南的洋面。来自新地岛以西的冷空气经过巴伦支海、俄罗斯欧洲地区进入我国(西北路径),是影响次数最多(约占50%)、达到寒潮强度最多的一路冷空气;来自新地岛以东洋面的冷空气多经喀拉海、泰米尔半岛、中西伯利亚进入我国(超极地路径),它出现的次数少(约占20%),但气温低,容易达寒潮强度;来自冰岛以南洋面的冷空气经俄罗斯欧洲南部或地中海、黑海、里海的北部进入我国(西路路径),冷空气出现的次数约占30%,由于此源地气温比其它源地高,一般达到寒潮强度的少,但在东移过程中与其它源地冷空气汇合后可达到寒潮强度。
隐藏

据统计,影响我国的冷空气95%都要经过一个区域,并在那里积聚加强,该区域即为寒潮关键区,位于70~90ºE,43~65ºN()。
寒潮路径指冷空气主体的移动路线。冷空气从源地进入寒潮关键区有三条路径:Ⅰ-西北路径、Ⅱ-超极地路径、Ⅲ-西路路径()。从关键区南下影响我国也有三条路径:西路、西北路、东路()。西路指从关键区经新疆、青海、西藏高原东南侧南下,影响我国西北、西南及江南各地。西北路指从关键区经蒙古到达我国河套附近南下,直达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区。东路指从关键区经蒙古到华北北部,在冷空气主力继续东移的同时,低空的冷空气从渤海折向西南,经黄河下游向南到达两湖盆地。此路径南下冷空气常使华北、华东地区出现雨雪天气。
隐藏
寒潮天气
寒潮天气包括与剧烈降温伴随出现的大风、雨雪、冻雨、扬沙、霜冻等。
剧烈降温由强冷平流作用形成;霜冻因强冷空气影响使地面气温降至零度以下产生;大风由强大冷高压前较强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