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品读中感悟语言的精神魅力.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品读中感悟语言的精神魅力.docx

上传人:rsqcpza 2019/1/4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品读中感悟语言的精神魅力.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品读中感悟语言的精神魅力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著名作家陈忠实的一篇散文,文章语言极富感染力,作者用生动简练又充满***的文字把青海高原上这唯一的一株柳的坚忍不拔、聚合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造就了高原上一方壮丽风景的崇高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读来让人敬畏。可是,如何让只有十一二岁的孩子们读懂?品味到文字之美,领悟到这棵柳树的精神之美,继而内化成激发自己前进的动力呢?几经思考,我决定以“柳树”的形象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心灵,赞叹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伟力,以顽强毅力和韧劲与艰难环境抗争的人生哲理。为此,我设想的教学流程:一品柳树之形状,认识这株柳;二品柳树之生长环境,赞颂一株柳;三品柳树之成长历程,感动一株柳;四品柳树之品质,敬畏一株柳。
不过正式上课时,没想到我课前的担心成了多余,我低估了孩子们,因为他们也爱上了青海高原这株柳,稍加点拨,他们就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品读感悟文字时,我让学生默读静思写写批注,交流时学生的发言让我惊喜连连。有学生说从“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看出这棵柳树很刚强,一般人都说柔柳,可是这棵柳树没有一丝柔弱之态,他反而像一个坚强的男子汉。话音刚落即有人举手站起,“这棵柳树让我想到了以前学过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他们都有旺盛的生命力,蓬蓬勃勃。也让我想到了小草和大树里的勃朗特三姐妹,他们和柳树一样具有顽强的毅力。”这时更多的手举起,“我从‘绿得苍郁,绿得深沉’中看出这棵柳树的‘绿’不是那种鲜绿、嫩绿,反而是‘绿得深沉’,平常地方的柳树生长在水边,环境很好,所以显得娇嫩,但是好像也没什么内涵,而这棵柳树就好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他经历了风风雨雨,所以他绿得深沉,绿色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回味。”说得真好,发言的精彩程度出乎我的意料,看来孩子们已经学会了思考并有了深度。还有学生站起来说:“文中说这株柳树生长在高寒和缺水的高原上,可是这棵柳树却活了下来,而且长得非常粗壮、高大,它一次次与高原的风雪抗争的情景,把自己的根拼命往下伸,往下伸,去寻找水源,保全生命,他就像在岩缝中生长的小草,只要有一线生机就不放弃。从他的生长中我还想到了霍金,这棵柳树和霍金一样,也是一位不向命运屈服的强者。”智慧点燃智慧,思维激发思维,孩子们浮想联翩,有学生说:“我想到了司马迁,他忍辱负重写成了《史记》,还有谈迁,他也是凭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重写了《国榷》。”“还有我们前一课学到的《安塞腰鼓》中生长在黄土高原上的后生们,他们虽然生活的环境艰苦,但是他们从没有放弃追求的脚步,放弃希望,他们表演的安塞腰鼓让人精神振奋,热血沸腾。他们的身上充满了惊人的能量。”课堂上学生们思如泉涌,一边品读文字,一边发表见解,个个精神振奋,这样的鲜活的课堂,也令我***澎湃,不时地巧妙点拨,那些后进的学生也有种豁然开朗之感,跃跃欲试想一吐为快。此刻的课堂上思绪飞扬,学生真正把书读活了,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已经深深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中了。
为了检测上课的效果,课后布置了写话作业:“――读《青海高原一株柳》有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