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工学结合”试点情况分析及对策思考
——陈村职业技术学校“工学结合”试点情况小结
2006-10-30
一、“工学结合”招生情况
2006年,我校受广东省教育厅委托,成为顺德区5所“工学结合”试点学校之一,招收工学结合4个班199人,其中机电专业2个班99人(男70人,女29人),物流专业1个班51人(男5人,女46人),计算机专业一个班49人(男5人,女44人)。其中,清新招收49人,阳山招收145人,佛岗招收4人,连州招收1人。
二、“工学结合”开展情况
学校自接到“工学结合”试点工作任务以来,思想上高度重视,提前召开各种准备会议,探讨并制定各项管理措施。9月,我校顺利完成广东省教育厅布置的“工学结合”试点工作的招生任务,现有学生199名(8月30日到位学生200名,2名学生退学,原因是回本地就读普通高中,9月3日清新增加学生1人)。
本学期学校将“工学结合”试点工作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各部门高度重视,配备责任心强、有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全力做好学生的接待、安顿、入学军训和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安心、让家长放心。学生情绪很快稳定,积极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入学近二个月来,学校“工学结合”班日常管理细致入微,实行阶段式学习、模块式授课以适应工读实际的需要,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三、“工学结合”管理策略
(一)“工学结合”的德育管理策略
1、德育教育的目标定位
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有较强的责任感和法律意识,具有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具有“高品位、高素质、高度文明、高尚道德”的现代城市人的素质。
2、德育教育的原则
针对“工学结合”班的特殊性,德育教育要有重点、有针对、有实效,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要全员参与、全方位渗透、全程跟踪管理。
3、德育教育管理策略
(1)以安全教育为重点。“工学结合”学生来自偏远山区,而且都是第一次远离家乡亲人,来到一个相对发达的地方学习生活,因而要有一个熟悉适应过程,这其中安全是第一位的。只有保障了学生的人身财产等安全,才能谈得上其他。学校政教处针对这一特殊群体,首先以安全教育为重点,在8月30日首次到清远接学生时,就利用旅途的空隙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安全到校;接着入校后即着手进行交通、外出、用电等各种安全知识讲座,并举行法律知识小答问活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国庆放假期间再次派专车接送,强化安全意识。
(2)以“城市化意识教育”为核心。学校针对“工学结合”班的山区学生,开展“城市化意识教育”,规范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让学生顺利融入职中大家庭。刚入学,学校利用周六、周日时间组织“工学结合”班的学生进行军训,让他们和本校的高一新生步调一致,有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行动步伐等。接着,学校规范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利用每周素质考核表等,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的引导和监督;组织开展“八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负责、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
(3)以职业道德教育为先行。“工学结合”班学生入学后,很快面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因而德育教育区别于本校其他班级,职业道德教育要提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