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物态变化知识点
1 温度和温度计: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2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
温度规定为100℃,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分就是摄氏1℃.
* 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符号: ℃
3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伽利略温度计:气体热胀冷缩原理
实验室温度计测量范围: -20℃----110 ℃分度值:1℃内装液体:水银或煤油
体温计测量范围: 35℃-42℃分度值:℃内装液体:水银
寒暑表测量范围: -30℃---50 ℃分度值:1℃
4体温计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内)
5注意事项:体温计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使玻璃管内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其他温度计不能甩
用水银做温度计里液体优点:水银比热小,温度变化快测量精确度高
用酒精做温度计里液体优点:凝固点低,适合寒冷地区使用
:
1)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1选
2) 看温度的最小刻度值 2看
3)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等到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书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体温计除外) 3测(量)
4)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到容器壁及容器底。 4 壁
5)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读
判断物态变化的方法:①确定物质的初状态;②确定物质的未状态;③将初、未状态代入物态变化概念即可导出物态变化的名称
熔化凝固: 晶体和非晶体不同的形状和加工工艺是因为:熔化规律不同。
1固体分:晶体:有规则的结构。如各种金属、海波、冰、萘、碘,食盐,石英等
非晶体:没有规则结构。如蜂蜡、松香、沥青、玻璃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凝固点: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
2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 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3晶体熔化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熔化规律(特点):1吸热2温度不变
晶体溶液凝固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凝固规律(特点):1放热2温度不变
4非晶体熔化规律: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非晶体凝固规律:放热,温度降低
5会画熔化(凝固)图像,会总结熔化(凝固)图像中每段吸(放)热,存在状态,温度变化特点
在晶体熔化曲线中有明显的三段即:固体升温段熔化段液体升温段。
(选择多种晶体非晶体作为研究对象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物质处在熔点时: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
6会设计数据表格
7晶体熔化实验水浴法加热好处:1使被加热物质受热均匀2使受热物质温度变化稳定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数据
缺点:只能加热熔点低于水的沸点的晶体
冰中若混入杂质,其熔点会( 降低)
汽化液化:
1汽化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并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比较缓慢的汽化现象
3影响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还有湿度和气压)
(蒸发吸热具有致冷作用)
4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5沸腾现象:大量气泡生成,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
6沸腾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