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牡丹的分辨方法很多,按株型可分为直立型、开展型和半开张型;按芽型可分为圆芽型、狭芽型、鹰嘴型和露嘴型;按分枝习性可分为单枝型和丛枝型;按花色可分白、共、粉、红、紫、墨紫(黑)、雪青(粉蓝)、绿和复色;按花期可分为早花型、中花型、晚花型和秋冬型(有些品种有二次开花的习性,春天开花后,秋冬可再次自然开花,即称为秋冬型);按花型可分为系、类、组型四级。四个系即牡丹系、紫斑牡丹系、黄牡丹系和紫牡丹系;二个类即单花类和台阁花类;二个组即千层组和楼子组;组以下根据花的形状分为若干型,如单瓣型、荷花型、托桂型、皇冠型等。
牡丹为深根性花灌木,比较喜肥,每年至少要施三次肥。
第一次为花前肥,10月上旬进行。这次施肥对牡丹当年开花有很大促进作用,也就是促花肥。第二次为花后肥,在牡丹开花过后半月内进行。这次施肥可促进花芽分化和增加开花数量,对第二年开花的多少和好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第三次为越冬肥,在入冬前结合冬季浇水普遍进行。这次施入的肥料能增加地温,对牡丹越冬有一定保护作用。花前花后肥可施经过充分腐熟的饼肥或大粪干;越冬肥可施经过堆积沤制的有机肥。在开花前进行根外追肥也有较好的效果。
牡丹为肉质根,稍能耐旱,最怕长期积水。每次施肥以后,要及时浇水,浇水应根据天气、土壤情况,适时、适量进行。天气干旱时,每日要1-2次。遇到阴雨连绵天,积水须随时排除。总之,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对牡丹生长最为有利。结合施肥、浇水,还要经常松土、除草。这样可使土壤通气好,不板结,避免杂草与牡丹争夺养料。
牡丹常见病害主要有褐斑病和根腐病。褐斑病初发时叶面出现黄绿色斑点,而后逐渐扩大,形成褐色及至黑褐色斑纹。可每月喷洒一次波尔多液或500倍的代森锌防治。病状严重的叶子要剪下烧掉。根腐病危害牡丹根部,使根发黑变腐,影响牡丹正常生长。严重时可导致整株死亡。栽种牡丹的时候应将病根剪下烧掉,并在栽植穴内撒放一些硫磺粉。牡丹发生吹绵介壳虫害时,可用500倍的氟乙酰西安喷洒。或在入冬前和早春发叶前用石硫合剂涂刷枝干。人工刮除也可。
牡  丹繁育与栽培技术
  一,适地选择;由于牡丹性喜凉畏热,喜燥畏湿,喜光照,忌重荫较耐寒,所以选择气候较冷,地势高燥,光照充足的地方栽培为适。在气候炎热降雨量大易积水的地区应适当遮荫和筑坛栽植。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为好。
   二,季节与方法;牡丹9月中旬至11月下旬均可栽植,尤以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佳。观赏园株行距150-200cm,苗圃70-80cm,穴的大小应按植株大小、根系长短而定;一般直径30-40cm,深40-50cm,栽植时先在坑底起一小土墩,将苗在土墩上坐定,然后理顺根条边覆土边提根,待土填满后再踏实,浇一次透水。苗深以根径交接处低于地表3-5cm为宜。
三,繁殖方法;
 1,在栽植季节把4-5牡丹整株完挖出,置于阴凉处凉2-3天,待根变软时,先剪去病根残根,并顺其根系自然情况,分成2-4小株栽植,每小株有2-3枝。
  2,嫁接;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取直径2cm,长约15-20cm长的芍药根或牡丹实生苗做砧木,用牡丹土芽或一年生短枝做接穗,采用嵌接法嫁接。随接随栽,栽植深度以接穗顶部与地面平为宜。株距10-15cm,行距50cm左右。栽后在其上培土埂,待翌春转暖时,逐渐去除覆土。
   3,扦插;9月中旬至11月上旬剪取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