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再谈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doc

格式:doc   大小:143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再谈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doc

上传人:swkmei 2019/1/5 文件大小:1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再谈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再谈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
会计信息的真实与有效在宏观调控、微观管理及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直接关系到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和国家的宏观决策是否合理有效。会计信息失真使管理层不能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就不可能制定出正确的产业政策和作出合理的经济布局;对企事业单位而言,经营失败和财务困境则可能是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后果;对于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则可能因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造成难以承受的损失。然而,复杂的经济环境与社会性因素的影响,使经济信息数据失真成为一种历史性与国际性现象。目前我国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企业单位主观因素
。内部人控制是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由于利益的驱动,为扩大经营业绩,企业经营者在经营不善的情况下,为了个人和小团体利益,擅自更改会计信息,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账外账,私设小金库,其目的不外乎为政绩考核、为偷逃税收、为筹资融资、为一己私欲。表现在:某些企业经营者为了达到少缴或延缓税收或夸大当期的经营业绩的目的,将收益控制在某一范围。某些企业领导将小集体甚至个人意志强加于会计制度、政策法规及国家利益之上,通过调整会计科目、虚列往来账、虚列收入或转移收入等手段,假账真算或真账假算,搞“厂长成本、经理利润”。更有甚者则采取对内对外两套账或多套账,分别报送不同的综合管理部门,以骗取财政、银行的支持。琼民源事件与渝钛白事件就是内部人控制导致财务信息失真的重大案例。
,财务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账实不符。locALHOst表现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混乱,账外资产、闲置资产、呆坏账现象严重,有账无物、有物无账,会计基础工作弱化。有些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会计人员执行的内部监督职能形同虚设。
。表现在:我国在人事管理上还存在任人唯亲的情况,有的企业还沿用计划体制下的管理方法,致使素质差的下不去,素质高的上不采。部分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素质低下、职业判断能力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企业对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也不够重视。因而导致操作性、原理性错误。如乱用会计科目、随意改变账户对应关系,会计确认及计量工作混乱。
(二)社会性客观因素
。会计法中明文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应当经过主管单位同意,不得任意调动或撤换。”但是在执行中,国有基层企业大都实行法人代表负责制,中层管理人员由法人代表聘任。由于存在上述原因,约束了会计人员发挥会计监督作用,企业领导把会计当作“账房先生”,会计对领导的意图唯命是从,致使会计信息失真,欺骗了国家、欺骗了投资者和债权人。
。证监会目前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在每个年度中不少于两次向公众提供定期报告,中期报告应于每个会计年度的前6个月结束后60日内编制完成,年度报告应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120日内完成。试想,在经营环境瞬息万变的今天,二个月或四个月对会计信息及时性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从实际出发完善我国的会计有关法规、准则,并且不折不扣地执行,也是有利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改善的。
。目前企业的外部监督主要由企业主管部门实施,而主管部门往往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