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杨振宁
杨振宁,1922年9月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西南联合大学研究生毕业,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历任芝加哥大学等校教授,美国
科学院院士。在粒子物
理学方面做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作者简介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此文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期交往、所知甚深的中国、美国两位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作了比较。
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
写作背景
杨振宁与邓稼先在美国留学时合影
邓稼先(1924~1986),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
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人物简介
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本文体裁: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
元勋( ) 鲜为人知( )
鞠躬尽瘁( )( )
孕育( ) 罗布泊( )
黯( ) 曛( )
铤( ) 敻夐( )
彷徨( )( )
xūn
xiǎn
jū
cuì
yùn
pō
àn
xūn
tǐng
xiòng
huáng
páng
读准字音
词语解释
可歌可泣:
锋芒毕露:
马革裹尸:
阔别:长时间的分别。
截然不同:
任人宰割:
妇孺皆知:
鲜为人知:
快速浏览课文,归纳六个部分的内容。
整体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