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中国为什么不走与农村包围城市相反的道路.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为什么不走与农村包围城市相反的道路.doc

上传人:drp539602 2019/1/6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为什么不走与农村包围城市相反的道路.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农村的反动统治力量薄弱,革命力量应冲破这个薄弱环节,在农村发展和积蓄革命力量)由于城市总是集中的,乡村又总是分散的,当敌人占据中心城市和交通线后,共产党在乡村建立的阵地就在地域上被分割,给革命战争带来了许多困难。这就规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中国共产党在乡村,可以坚持长期的革命战争,去反对占据城市的敌人;并在长期的革命战争磨练中生息自己的力量,削弱敌人的力量,等将来条件具备时,就能举行反攻,夺取城市,夺取革命在全国范围的胜利。
农包城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众,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最大的掠夺对象和剥削对象,历来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是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主要是落实在对广大农民的领导上。
由于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的土地问题,共产党到农村去后,只有广泛深入地开展土地革命,才能充分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得到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摧毁农村封建势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得以支援革命战争,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使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获得深厚的社会基础。
在中国,广大的乡村由于自给自足的地方性自然经济占着显著的优势,仍然可以相对独立于城市而顽强地存在着。因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极端不平衡以及资本主义因素弱,经济文化发展极端落后,不可能形成像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的全国统一的资本主义市场。主要在中心城市建立起政权的反动统治阶级对广大的乡村往往有鞭长莫及之烦恼,旧中国的城市不可能像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那样控制乡村。而帝国主义的分裂政策造成的统治阶级内部不同派系的割据状态,又进一步加剧了中心城市与广大农村的分离。这种中心城市无法统治广大农村的状况,使广大农村成为反动统治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使得农村可以为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凶恶而强大的,而城市工人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中国共产党要积蓄和锻炼力量,就必须领导农民,把落后的农村建成先进的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所有这些,规定了中国革命可以而且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武装
这是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原则在中国具体运用的必然结果。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就要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进行武装革命,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这是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武装斗争是必由之路。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在内部没有民主,受封建制度的压迫。
革命武装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前提,也是其主要的斗争形式。革命主要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因此,没有革命的武装,没有强大的红军,就不可能造成割据的态势。(工农武装割据光辉思想的主要内涵是: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紧密结合。)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在经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这三大起义之后提出的。因为当时中共面临的情况是:蒋介石夺取北伐胜利的果实,制造四一二事变,马日事变,彻底和革命决裂。中共自己手中没有足够力量的军队实力,以至于在敌人富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