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授课教案〗 语文课程论(第3章)语文课程性质与目标.ppt

格式:ppt   大小:700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授课教案〗 语文课程论(第3章)语文课程性质与目标.ppt

上传人:一花一世 2019/1/6 文件大小:70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授课教案〗 语文课程论(第3章)语文课程性质与目标.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学语文课程论
师范学院学科教育教研部
郎镝
第三章语文课程性质和目标
教育学科知识┳教育学┳教育理论╋主体、对象
┃┃
┃┣比较教育学
┃┃
┃┣中外名家教育思想
┃┃
┃┣课程与教学论

┣心理学

┣学科教育学┳学科性质
┣教育目的、要求、过程、原则、方法
┣教学过程实施美育、德育
┣语文教育史
┣语文教育经验、教训
┣现代教育的演变
┣论争脉络和实质
培养目标要求
教学任务
、课程论的发展

语文课程基本理论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语文新课程资源与教材
张老师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不知不觉已经工作了一个年头,作
为学校的青年骨干,被选出参加全省新教师晋级考试,在学****全
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时候,书中的一句话“现代社会要
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
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
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张老师
很为难,不知道如何系统的回答,于是,张老师开始学****语文课
程的性质和目标这一部分。
Let’s go
学前热身
第三章语文课程性质和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语文课程本质的认识
语文课程目标的把握
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简析
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简析
二、语文课程的价值转型与目标重建
一、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
一、语文课程名称的确定
第一节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
中国文字
中国文学
古代没有独立语文课程,清末学堂的分科教学,单独设科
读经讲经
国语
国文
起源:
学生在口头和书面上掌握切近生活实际,切合日常
应用对语言能力。小学中学使用“语文”——口头语
言,书面语言。即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意义:
确立了现代语和现代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
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并重的教学思想。
根据构词法,把语文解释为语言文字
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解释为语言文学或语言文章
根据语文教材的演变的历史,解释为语体文
根据语文内容的丰富性,解释为语言文化
根据言语学派的理论,解释为言语
“语文”改为“华语”
官方解释:1950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所谓语文,是以北京音系
为标准的普通话和照普通话写出的语体文。
第一节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
二、语文课程名称的歧义
意义:
不同角度揭示了“语文”包含的文字、文学、文章、文化等方面的内涵。
学科性质是学科教学实践的基本依据,是学科教学研究的根本问题,是建
立学科教育理论的逻辑起点。
第一节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
三、语文课程的性质
学科性质
教学目的
教学任务
教材规范
教学规范
教学目标
国文一科没有什么,只是阅读和写作的训练而已
——缩小论
国文一科无所不包,大至民族精神,小至便条一张
——放大论
1963年以前,人们对语文学科性质研究,确认“语文”的范畴
学科性质是学科教学实践的基本依据,是学科教学研究的根本问题,是建
立学科教育理论的逻辑起点。
第一节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
三、语文课程的性质
1963年以后“语文是学****工作的基础工具”
语文是“口头”、“书面”的结合,语言是思维和
交际的工具——语文是工具性。
但没有界定清楚语言、语文、语文学科、语文
课程等概念
1996年制定《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交际工具”、“文化载体”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
“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区分了
“语文”和“语文学科”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2003《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第一次提出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
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的界定是课程标准在
确认工具性同时提出强调。
第一次提出了语文学科对基本任务是提高“语文
素养”的概念。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基础地位。
素养:介于素质和修养的一个概念。
素质:心理学术语。先天的解剖生理学特点,感觉
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自然天赋。
修养:人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学****教育、锻炼等
过程培养起来的各方面的知识能力,后天形成的
学科性质是学科教学实践的基本依据,是学科教学研究的根本问题,是建
立学科教育理论的逻辑起点。
第一节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
三、语文课程的性质
意义:
回顾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历史,提高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育的基本功能,
是语文教育转型的基本标志。
古代语文:综合性社会科学教育一部分——经史教化
20世纪后:“讲经读经”、《国文》
“五四运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