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文博古韵之晋祠铁人.docx

格式:docx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博古韵之晋祠铁人.docx

上传人:cxmckate1 2015/9/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博古韵之晋祠铁人.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文博古韵之晋祠铁人
一、晋祠铁人
在山西太原晋祠内有一处金人台,其四角各立铁人一尊,各高7尺(约2米)。
东北
西北
身为宋代,头为明代
头身均为民国时期
东南
西南
身为宋代,头为民国时期
头身均为宋代
所谓金人就是铁人,铁为五金之属,对于金人的历史有五种解释版本:
一、依《晋祠志》所云“铁本是金,熔铁铸人,名曰金神,金能生水,有金则水旺。”铁人质属为金,是用来祈求风调雨顺之神。
二、依西北隅金人胸前铭文记载:“献上昭济圣母,永充供养。”“倚灵感于永老,获恩德于长年”,金人为“护祠金神”,乃侍卫圣母并祈求保佑之将士。
三、晋阳为中国北疆边陲重镇,常受外族侵犯。宋失晋阳后不久,太原为金人所陷,金虏徽钦二帝北去,北宋到此结束。似乎晋祠铁人也是出自百姓对赵宋王朝的怨恨,加之宋帝软弱无能,于是将武装保卫故乡的愿望寄托于神灵武士。
四、传说金人台是金兵占领太原并虏去宋朝二帝时筑此台歌舞庆贺胜利,于是得名“金人台”。
五、据史料记载,北宋元祐初年,晋水泛滥成灾,时人认为晋祠为晋水源头,应以金神镇之,方能止住水患。于是在元祐四年至绍圣五年,铸齐铁人四尊,称金人作守护神,亦称铁太尉。
这四尊铁人像,分西南、西北、东南、东北四角相对而立,其中有三尊主体均系宋代铸造,只有一尊是民国铸造,其年代按上述方向依次为宋代身宋代头,宋代身明代头,宋代身民国头,民国身民国头。简单的判别方法是根据铁人神态和造型的美观程度,年代越久远的铁人,其神态也越逼真,造型也传神。
西南角铁人:
四铁人中以西南隅的铁人为最,它是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所铸的原物,虽然露天放置并经历了900多年的雨雪风霜,但依然保存完整,巍然伫立,至今明亮不锈,生动反映了北宋工匠高超的冶炼和铸造水平,称为宋朝的“不锈钢”。
此尊铁人饱经沧桑斗志犹存,神采依旧,销明甲亮,闪闪泛光,颇为独特。通高225厘米,头戴冠,身披甲,魅梧壮硕,昂首挺胸,眉梢倒竖,睛眼暴鼓,左脚向前,脚面上有明显的三道斧痕。人物英勇豪迈,于镇定自若中凭添威武气势,于慷慨激昂中突显凛然之义,是栩栩如生的宋代威武军将的写照。铁人虽然铸于北宋,但不禁让我想到南宋英雄岳飞的形象,“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铁人的胸腹膝腿等处铸有清晰的文字,铸铁工艺非常复杂,采用当时极为先进的分节叠铸法,由上百块铁范合铸而成,然而全身却难见铸造披缝,不得不让人感叹宋代巧夺天工的构造技艺。它透露出的阳刚之气,与晋祠中另一雕塑品宋塑侍女的阴柔之美形成了鲜明对比,也把这种哲学上的对立统一和美学上的平衡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西北角铁人:
西北角铁人为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年所铸,其头因遭损坏为明永乐二十一年(1413年)所补造。从重铸的头部可以看出,由于年代相隔不远,其基本沿袭了宋代对人物神态细致的刻画和对人物气质的表现。该铁人虽不如西南铁人那般明光锃亮,而略显朴素暗淡,但铸造工艺也十分精湛,比例协调,整体性强,人物动作舒展自然,补铸的头部也契合得几近完美。
此尊铁人给我的感觉是少了些许勇猛,却多了几分稳重,其似乎并没有身披厚重的铠甲,一身布衣戎装给人更像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壮汉。铁人胸襟宽阔,眼眶深陷,皱纹紧密,蹙眉严肃之中显露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庄重之感。尽管因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坏而只剩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