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亩中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建议书.docx

格式:docx   大小:41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亩中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建议书.docx

上传人:wz_198613 2019/1/7 文件大小: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亩中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建议书.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东寨镇上三坝村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加工建设项目
项目建议书
东寨镇上三坝村党支部
二O一二年三月二十日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提要

东寨镇上三坝村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加工建设项目
、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
(1)建设地点
项目区位于永昌县东寨镇上三坝村。,因地处三干渠上游而得名,村委会驻地庙儿庄,全村辖6个村名小组,335户,1383人。全村总耕地面积9000亩,。全村以优质啤酒大麦、小麦种植为支柱产业,以发展舍饲养殖和劳务输转增加农民收入,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621元。
(2)建设内容、规模
1)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1000亩(其中:甘草4000亩;黄芪6000亩),年产甘草*吨,黄芪*吨。
2)建设中药材初级加工厂1个,产品为:黄芪、甘草等饮片。
3)相关技术培训及指导。
(3)建设期限:
建设期2年(2012年5月—2014年5月)。
3、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
(1)项目辐射范围
本项目建设10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东寨镇上三坝村。
(2)项目带动能力
10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使全村335户农民直接受益。
二、中药材试种植基本情况
(一)种植情况
2011年,在圣基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本村种植甘草2000亩,黄芪2000亩,总计种植4000亩,总产值20万元。按照本村中药材长远发展规划,计划在三年时间内完成种植中药材1万亩,通过建立新型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与专业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打造集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经营为产业链的全新中药经营模式,实现中药产业的规范化、集约化。进而使中药材生产成为本村继洋葱、洋芋之后又一农业支柱产业。
(二)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种植中药材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相当明显。一是增加了本村农民的收入。种植中药材每亩平均收入达7000元,种植一般农作物收入不足3000元,每亩新增收入4000元以上,概算2011年全村新增收入1000多万元以上,人均增收2500元以上,经济效益相当显著。二是优化了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变。三是促进地区土地流转,实现土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农户在自愿基础上,按照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需求,在土地种植无风险且产出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之下自发将零碎的土地交由基地租种,实现了经济收入最大化,从而也促进
了本村土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进程。四是促进农业综合开发。在土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过程中,对所种植土地的路、渠等水利设施建设进行了完善,同时,在促进退耕还林、林业产业、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都有一定的积极推进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五是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减少如出现的留守儿童等问题。六是种植所产生出的效应将会向周围村镇以及全县各个乡镇辐射。
三、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上三坝村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加工建设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开发战略,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项目依托特有的自然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项目以中药材人工栽培为建设内容,采用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土地承包或租用协议,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并与农户签定最低保护价收购协议,使农户利益受原料市场影响降至最低,同时最大限度保证公司获得优质原料的运行机制,是对“合作社建基地、基地连农户”运行机制的深化,项目建设10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使约335户农民直接受益。同时,项目建成后,具有较强的辐射性和示范带动性。项目建设可切实调整农村种植和生产结构及农村经济结构,使脱贫致富落到实处。

经过对本项目全面调查、分析和论证表明:项目经济可行、技术先进可行、土地落实、企业自有资金落实,已具备建设条件。同时项目生态与经济效益兼备,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可行。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合作社应将其作为项目建设的重点,制定相关的技术和经营保障措施。
。建议龙头企业在项目批准后联合相关科研院所进行相关中药材GAP指标体系和操作体系研究,最终制定出相关中药材GAP贵州标准。
,投入大、生产周期长。因此,建议项目建设单位完善项目组织机构建设,加强项目招投标管理,制订详细实施计划,加强工程质量和建设资金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和建设效果。
、筛选和推广力度不够,目前的生产没有解决科技推广问题,良种良法跟不上。粗放经营方式突出,现代生产管理化程度低。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制约,项目区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原始粗放型生产上,同时,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