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完成了中国历史上首次统一。秦始皇即位后,创立皇帝制度,在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制,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等,北击匈奴,南服百越,修筑万里长城,奠定了今日中国版图的基本格局,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奠定了中国两千多余年的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对于秦始皇在位所推行的政策,人们争议很大,有人认为他功大于过,也有人认为他过大于功。对于历史,我认为只有客观地对待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
一、秦始皇的功绩
第一,推行商鞅变法。秦始皇采取商鞅的建议,实行变法。(1)废井田开阡陌;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度,确立土地私有制,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把自由民束缚于土地保障了社会的安定(3)奖励军功;依军功大小进行封爵奖励,也表明开始废除世卿世禄制。使得地主势力发展起来,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使得秦国的军事实力提高。通过商鞅变法的各方面的措施在当时是符合社会实际情况的,因此通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有了很大提高,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也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中央集权制。为了有效地管理国家,也为了子孙后代的基业。秦始皇吸取了战国时期设置官职的具体经验,设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制度。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人,是百官之首,掌政事。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辅助丞相,监察百官。地方机构则采纳李斯的建议,废分封,行郡县,郡县重要官员都由中央任免。如此一来
,形成了中央集权专制的局面。虽然现在开来,专制容易造成贪污腐败,但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实行中央集权专制有利于维护政治经济的稳定,为政府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秦始皇所创的是一套比较完整的多民族、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这套制度的创立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典范。自“汉承秦制”直到明清,历代王朝都以秦制为国家制度的基本模式。
第三、统一经济制度,统一文字。七国统一初期,经济制度和文字的形状有很大的差别。东汉学者许慎曰:“(战国)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会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说文解字·序》)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统一的国家极为不利。于是秦始皇下令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等。全国上下使用统一的计量工具、货币、文字,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水平,大大促进了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快了各地区之间相互融合。秦始皇的功绩远不止这两点,还有推行商鞅变法,促进当时的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也为后来的北击匈奴,南服百越提供了经济基础。
二、秦始皇的过失
第一、焚书坑儒。秦始皇最大的过失在于焚书坑儒和追求长生不老。秦统一中国后,专制主义集权伸到了文化领域,文化成为了政治的附庸,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入学经典批判时政。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有收藏医药、占卜、种植等书,其余一律焚毁。又暗自把诽谤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
给中国的古代文化的传承造成了巨大损失。
第二,、追求长生不老。关于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历史上多有考证。徐福,在中国古籍中是个头脑聪明、胆大心细的骗子,大约还是个早期化学家。秦始皇完成了他一统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