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汉服与汉文化复兴项目计划书.doc

格式:doc   大小:73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汉服与汉文化复兴项目计划书.doc

上传人:ipod0b 2019/1/7 文件大小:7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汉服与汉文化复兴项目计划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汉服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许多的青年人本着复兴汉族传统服饰的信念投身到汉服文化产业中来。随着汉服爱好者人数的增加,影响范围的扩大,汉服圈子的各种思想鱼龙混杂,不管是对外还是对内都摩擦不断,甚至以此为基础产生的一些偏激的思想直接导致了外界人士对汉服文化的抵触。
回归到最基础的最原始的端头,汉服爱好者们只是想通过对汉服的宣传和推广来达到“使汉民族有衣可穿”的目的。最直接的借鉴就来自于日韩。众所周知,和服和韩服都是对汉服的本地化改良,也算是改良版的汉服。现如今,中国的传统汉民族服饰几近消失,而日韩两国却始终保持着对本民族传统服饰的传承和保护。从这两国来看,一件衣服是可以起到维护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的作用的。自汉服复兴活动发展至今,反对者一直存在,他们最主要的论点就是汉服已经被潮流所抛弃,不在适应时代的发展。反对者中激进者甚至认为,主张复兴汉服的人,是对封建旧****的崇拜,是历史逆流。对于这种论调,自然是要受到汉服爱好者的反驳。这两者之间的辩论似乎也日渐走向了彼此的极端。对于汉服文化的发展毫无益处。
要说对传统文化的抛弃,可追溯到新文化运动的“打倒孔家店”;到了新中国建立,文革的出现无疑使中国传统文化断了层,中间断裂出现的鸿沟使得我国的文化缺失。到了改革开放,在经济利益的催动下一切东西都进入了功利化轨道,以物质成就为标准。对文化的保护从政府到百姓都不够重视,社会文化尽显薄弱。空虚久了必然就想要充实。到今日,随这国际竞争的转变,国际上对于文化软实力逐渐重视,文化软实力成为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服,自然也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
作为社会上最***最蓬勃的群体,青年人显然比以中老年人更愿意担负一个民族文化复兴的重担。这或者是汉服爱好者群体年轻化的原因之一。但是,也正是由于群体的年轻化,许多不够成熟的言论和理念自然会受到社会中流的批驳。这是阻碍之一。
现在汉服的爱好者几乎已经遍布了全中国,四处都能发现“同袍”。他们穿汉服工作、学****活动,出入各个社会场合,且自诩为“汉服复兴者”。虽说有些许的人试图用激进的言论来表达自己对汉服复兴的诉求,但是更多的人把这当成是个人爱好,尽力去影响小范围的人来了解汉服、接收汉服。后者这样温柔的宣传远比前者好,前者只能引起大众的反感,反而不利于汉服文化的发展。
(二)知识产权方面的现状
汉服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现状主要有这样几点:
第一,目前来说,我国关于服装的知识产权保护基本上只有“外观设计专利”这一项(一般某件时装的独特外观设计申请在当天就可以取得专利申请号码,并在6到8个月内获得专利授权)。而汉服作为民族服装,款式和外观基本上是固定的,从款式和外观来说属于全体公民共有,所以任何商家不可能获得这方面的知识产权保护。而面料和颜色花纹基本上属于面料的范围(国外有面料方面的知识产权保护,国内没有),而商家的面料一般是从外采购,所以不同商家也可能买到相同的面料,某家商家不可能用了某种独特的面料就不允许别人用(因为就算面料有专利,也属于面料开发商,而不是汉服制作商家)。当然也不排除有少数汉服商家自己设计出独有材质或花纹图案的面料,再拿去纺织厂生产出来,那么从理论上来说这时的这个汉服商家是有权利维护自己的独家使用权的(当然这种自己设计定量生产的面料,其他汉服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