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绽放指尖上的智慧
摘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智慧体现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就告诉我们幼儿的各种能力的培养、提高都是从动作开始的。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决定了他们易从事撕纸、折纸、粘贴等较简单的纸工活动。所以,选择适合小班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方法来引导他们就显得至关重要,让幼儿在折纸活动中手脑得到最有效地发展。
关键词:小班幼儿;纸工活动;策略
幼儿的纸工活动包括折纸、剪纸、纸塑等,经常需要折、卷、插、拉、压、翻、撕等动作,这些都是精细的指尖活动,因此指尖活动是发展幼儿手部肌肉群、锻炼指尖、开发智力的好途径,而且还能培养幼儿认真观察、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那么如何开展小班幼儿的纸工活动,从而促进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想象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发展呢?
爱因斯坦十分重视兴趣的作用,他指出: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幼儿的兴趣有三种,即偶然性、无意性和不稳定性,教师必须巧妙地、有计划地激发幼儿对纸工活动的好奇心。
那么怎样去激发小班幼儿对纸工活动的兴趣呢?刚开始,可以带领幼儿去参观中、大班幼儿的纸工活动,让幼儿亲自看看哥哥姐姐是怎么用自己的小手将一张张纸变成漂亮的装饰品、有趣的玩具、好看的粘贴画
……并接受哥哥姐姐制作的东西,认真听听他们的介绍,这些是什么,是怎样一步一步做出来的,了解纸工活动所需要的基本材料及操作的基本技能。
从孩子刚进小班的那天开始,我就在教室的周围和走廊里布置许多折纸作品。孩子一到幼儿园映入满目的是:色彩艳丽的用彩纸折成的小兔、青蛙、小鸟等组成的一幅幅有趣的画面。我把一幅幅画面编成故事,讲给他们听,告诉幼儿这些可爱的东西都是老师折成的,从而激发孩子对折纸的愿望和兴趣。
一直以为折纸是很枯燥的东西,直线,虚线,正折,反折,一个个专用词搞得你头昏。但是看到幼儿园其他老师做的折纸课题那么成功,我讨教了经验,明白该怎样在孩子中开展折纸,掌握要领“生活化”,也就是在生活中学习折纸,折纸不能脱离孩子的生活,以生活为出发点。
(1)选材生活化。因为是小班,也是孩子们初次接触折纸,所以选择折纸的内容很重要,接近幼儿生活的日常内容,如小鸡、小鸭等幼儿熟悉且喜欢,都可成为初学时的内容。
(2)讲解生活化。在讲解时,如果老师也采用书本上的枯燥语言,虚线、实线的条条框框,小班孩子肯定听不懂,也不想听。所以我在讲解时尽量用接近孩子生活的语言进行讲解。如折“小兔耳朵”时,先给孩子一个悬念:今天小兔上幼儿园总听不到老师说的话,怎么回事呢?孩子们被这个话题都吸引住了,纷纷讨论,说出自己的意见。“原来是小兔把自己的耳朵忘在自己的家里了,我们一起去她家帮忙找找吧!”边示范边讲解,
“小兔到家了!关起两扇门,关好四扇窗,小兔耳朵在哪里?两边一拉,小兔耳朵找到啦!”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操作,还会为找到小兔耳朵而高兴呢。接下来小朋友就迫不及待地要自己找找“兔子耳朵”。孩子们将自己动手做的小兔耳朵戴在头上做小兔,开心极了。
欣赏,可以开阔孩子的眼界、丰富幼儿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是学习途径之一。每次活动都可以请优秀作品的作者来讲作品并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