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九章泥石流工程地质研究
第一节概述
泥石流(debris flow, mud-rock flow)又称山洪泥流,是发生在山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
它与一般山洪活动的根本区别是由固体和液体(即土石和水)两相物质组成的流体,其中固体物质的含量有时可超过水体量。
它的特点是在一个地段上往往突然暴发,能量巨大,来势凶猛,历时短暂,且复发频繁,因此破坏力强大。
世界:
有60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遭受泥石流灾害,主要是中国、苏联、美国、智利、秘鲁、奥地利、意大利、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日本等。阿尔卑斯山、比利牛斯山脉、亚平宁山脉、喀尔巴阡山脉和高加索山脉,太平洋沿岸,日本山地和安纳托里亚西部山地
中国:
据不完全统计,有泥石流沟5万多条,其中的大多数分布在西藏、四川、云南、甘肃。四川、云南多是雨水泥石流,青藏高原则多是冰雪泥石流。
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亿元,死亡人数约500名。中国有70多座县城,诸多交通干线,许多工矿民居等受到泥石流的潜在威胁。
泥石流的分布,受山地环境制约,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规律。
中国泥石流的密集地带,是从青藏高原西端的帕米尔高原向东延伸,经喜马拉雅山区,穿越波密——察隅山地向东南呈弧形扩展,经滇西北和川西的横断山区折向东北,沿乌蒙山,北转大凉山、邛崃山过秦岭东折,沿黄土高原东南部及太行山、燕山,至辽西、辽东及长白山地。
在地质上近期构造活动强烈、复杂,地震频繁而强度大,崩滑现象发育;
在地势上是我国台阶式地形转折最明显之处,地面高差悬殊、起伏大;
在气候上是湿热的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向北、西方向推进,迂地形升高而易成灾害暴雨的地带,降水历时短,强度大。
中国泥石流易发分区
在第一阶梯内青藏高原山区,物源条件充足,但因水源条件不充分,暴雨强度和总量均较低,故属于泥石流轻度易发区。
在第三阶梯内的山区,暴雨形成强度和总量均较大,但地表植被好,物源条件不很稳定,故为暴雨泥石流中度易发区。
在第二阶梯内山区,
主要受纬向因素决定,大体可分为三区
秦岭以南广大山地,属湿润高中山区,地形差异大,雨量丰沛、物源丰富,故为暴雨泥石流极易发区。
秦岭以北、阴山以南的第二阶梯中部地区,属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有大片黄土和部分沙漠覆盖,物源丰富,暴雨强度大而总量不足,是暴雨泥石流的极易发区和中等易发区相间的过度区。
广大的新疆,内蒙及甘、宁一部分等第二阶梯的北部,属半干旱和干旱的高中山区,有大片沙漠、黄土、戈壁,植被稀少,物源丰富而水源不足,故为泥石流轻度易发区。
实例
2003年7月11日22时,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51人死亡,另有71人被困。这是灾情最严重的水卡子村损毁严重的民房。
丹巴位于四川甘孜藏族
自治州东部,拥有独特
雄奇的峡谷风光和绚丽
多姿的民族文化,尤其
是从唐代至清代修建的
大量石碉,直插云霄,
丹巴县由此被誉为
“千碉古国”。这里是
“川西黄金旅游线”上
的重要一站。
7月11日,4名上海旅客在1名成都某旅行社工作人员陪同下来到丹巴。晚10时,这个县巴底乡水卡子村个体经营的“休闲山庄”为他们举办歌舞晚会,有60多名村民到场。人们万万没想到,10时30分,一场泥石流从天而降,现场只有10多人侥幸逃出。另有71人被困。
丹巴泥石流属于暴雨泥石流,主要是局部大暴雨诱发的。邛山沟地处大渡河流域的川西高山高原峡谷区,地形高差近3000米,河床陡。上个世纪60年代这里森林采伐后,植被被破坏、地表裸露,加之处于干旱区,全年平均降雨量约为563毫米,岩石风化严重,地质结构松散,断裂带多。一旦局部暴雨来临,日降雨量达到50毫米左右,就会导致泥石流爆发。
二. 泥石流的危害
严重地制约着山区开发建设、脱贫致富与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并导致土地砂石化(荒漠化)程度加快,水土流失加剧和生态环境退化等殃及子孙后代的诸多严重问题。
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对居民点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2、对公路、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有时泥石流汇入河流,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他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3、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4、对矿山的危害: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泥石流活动规模
泥石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