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第二篇 排水工程.doc

格式:doc   大小:51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二篇 排水工程.doc

上传人:drp539601 2019/1/9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二篇 排水工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总论
一、概述
1、排水工程任务:收集、输送污水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或再利用
2、污水分类:生产(工业)废水(有机、无机)、生活污水(有机)、降水(雨)、城镇污水(生产、生活)
3、排水体制:
①分流制——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分别排放
②合流制——上述合用一条管路——简单的直流制
截流式
4、城市污水排水系统组成:
室内排水管道—室外排水管道—泵站及压力管道—污水处理厂—排水口
事故排水口
企业(工厂)排水系统—厂内管道—泵站、压力管道—废水处理站
雨水系统组成:
建筑物雨水管道—小区(工厂)雨水收集系统——道路雨水收集系统——排水口排洪沟
5、排水规划及设计
符合城市规划、新建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工厂与城市关系、分散与集中治理、重力流排放、再生水回用(以物化为主P309)
设计:可研、任务书、设计(二段、三段)、总体布置(P305)
6、城市回用水系统
以城市二级生物处理后水为水源进行深度处理(以物化处理为主),产生的再生水可作工业用水、城市杂用生、景观用水、农业灌溉及水源补充。
即:相当于给水微污染+ 给水处理工艺
采用压力管路设计水源直至用户,其处理工艺(见P309)
第二章排水管渠
一、排水管渠设计与计算
1、方案布置原则(技经比较、各种关系)(P312)
2、污水量的确定:居民(定额)、综合(居民和公共规划用)、工业、不同的变化系数(~)
居住区污水量
工业企业污水量 Q2=∑QN(含生产、生活)
总量: Q=Q1+Q2
3、管道水力计算
明渠无压流谢才公式 R1/6 (P318)
R—水力半径 I—水力坡度 C—谢才系数 n—粗糙系数
①充满度: 污水不满流 h/d(水深/管直径)(P251) 雨水满流
②设计流速: 达设计流量充满度时流速>
③最小管径:最小 300
④最小坡度:相应最小V时
⑤最大埋深:7~8M 土方量经济性决定
⑥最小覆土:防冻、防荷载破坏
管道计算:由公式
已知:Q(n) 求D I(R h/D)(P320)
假设3个求其余2个计算机诺谟图表找
4、管道设计
①平面布置:划分排水区界、干管、总干管、提升泵站、污水处理厂、排水出路、支管布置(地形、道路)(P322)截流干管岸边布置
②排水泵站:中途、局部、控制埋深、低洼地提升,最终(至污水厂)
③设计管段:(两井之间)(P325)
q=q1(本段)+q2(转输)+q3(工业)
q1=Fq0 Kz (q0—比流量)
④管段衔接:(P325)
提升下游埋深,避免上游回水淤积
水面曲线平接(回水、埋深↓)、管顶平接(不产生回水、埋深↑)、跌水连接
电力、煤气、热水位于给水、排水管之上,给水在排水之上,并保证各管线之间的水平、~
⑤步骤:
总平面—支干管—设计流量—水力计算—绘制纵断平面图
二、雨水管渠系统
1、组成:雨水口—雨水管—检查井—出水口—水体
内容:暴雨强度计算(Q) 排水方式管线泵站水力计算管渠平面纵断面
2、暴雨强度公式(小汇水面积雨量公式—不考虑降雨不均匀性):
降雨历时暴雨强度
q—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降雨体积(L/)
q与降雨历时有关,历时长时对应值将小于历时短时
也与设计频率(重现期)有关
降雨量渗透量径流量汇水面积频率与重现期
暴雨强度各地都有不同公式,规范中规定:
t—历时 p—重现期 A、c、n、b系数
设计频率与重现期: 根据已有雨量资料用数理统计方法作出频率曲线,根
据不同频率算出不同暴雨强度频率。
3、雨水管渠设计流量公式
Q=ΦqF Φ径流系数(径流量/降雨量)的综合值 F汇水面积
根据极限强度理论——均采用最大值
4、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
各管段暴雨强度及相应于该管段汇水面积的乘积再考虑径流系数(P336)
P随重现期不同而不同,~,重要地区3~5年,而对城市防洪则有20~100年或↑
集水时间既考虑地面集水又考虑管渠内流行时间(折成系数)
5、管渠设计:
①充分利用地形合理布置,就近重力流排入水体
②平行于道路、人行或草地下面以利维修
③合理布置雨水口,排水通畅
④按满流设计,但考虑淤积,管道Vmin= 明渠Vmin=
但Vmax决定于明渠及管材类别(P341)
Dmin=300mm imin= 管顶平接覆土≥
⑤一般已知n(管材)Q求D、V、I(参照地面坡度i) 查诺谟图表求D、V试算后决定
⑥划分排水流域设计管段检查井计算管段汇水面积(地形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