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被误解的古文.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被误解的古文.doc

上传人:mfhrekp299 2015/9/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被误解的古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被误解的古文
摘要:在阅读古代文籍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用现代汉语的理解来解读古代的语言,这必然产生许多误解。
关键词:误解;古文;阅读
语言是现实社会最直接的反映,随着社会的变迁,新生事物不断地出现,旧的事物不断地消亡,语言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可是在阅读古代文籍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用现代汉语的理解来解读古代的语言,这必然产生许多误解。当然,对古代文籍的误读,还有别的许多原因,比如,古今风俗****惯、典章制度等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有些在古代人人皆知的事情,到后代有时连一些专家学者也弄不清楚,这实际上是历史发展所造成的隔阂。本文列举了一些常见的误读现象,以娱读者。
“名列前茅”
词书中常把“茅”解释为“茅草”。为此常令人不解,为什么队伍前面要举着茅草?其实,“茅”在古代是“旄”的通假字。“旄”即旄牛尾。古代常用旄牛尾绑在竹木杆上用来指挥,就是原始的旗子。因而,古人称旌旗也叫“旄”。“名列前茅”的真相原来是“名列前旄”,就是队伍最前面的旗帜,的确是光荣的事情啊!
“美丽”的“滟?堆”
读李白的《长干行》:“十六君远行,瞿塘滟?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哀上天。”“滟?堆”,单听名字,直觉是风光迤逦诡异,但它实际上是三峡航行最为危险的一段。难不成风光太好对船只也是一种威胁?其实
“滟?”是“犹豫”的另一个写法。“滟?堆”,就是“犹豫堆”,因为其水流湍急,形势险恶,故而得名。
“无虑”真的“无须考虑”
学《冯婉贞》一课时,读“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费解之处在于,人既已死,要考虑什么?却不知“无虑”在古代是一个双音联绵词,表“大约”的意思,并不是“无”和“虑”的结合体。真是“无须考虑”。
看似有理的“望洋兴叹”
“望洋兴叹”一词源于《庄子?秋水》。有人理解为“望着海洋发出叹息”。这样的解释貌似很符合河伯当时的情况。但是“洋”,表示“比海更为广大的水域”,是在宋代航海事业发达以后才出现的。庄子难道真是“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的神人乎?在古代,“望洋”也写作“望阳”“望羊”,它们都不过是一个双音联绵词的不同写法,在古文中用来形容抬头仰视的样子。
朱门的酒肉都是臭的吗
读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觉诧异:诗圣急了也骂人,骂朱门酒肉“臭”!其实“臭”的本义是“嗅”,在上古的常用义是指所嗅的对象――气味。“臭”作为气味来讲,不分好闻和难闻。看来诗圣只是客观地描述朱门酒肉的味道,用朱门的奢华生活和百姓的穷困潦倒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写实来表达对世道的愤慨!
“首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