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doc

格式:doc   大小:199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doc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19/1/10 文件大小:19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马克思马克思生平马克思生于德国普鲁士邦莱茵省(现属于联邦州莱茵兰-普法尔茨)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犹太人,日耳曼民族。1830年10月,马克思进入特里尔中学。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18岁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学****法律,但他大部份的学****焦点却摆在哲学上。取得博士学位后,担任《莱茵报》主编“林木盗窃问题”德国西部有大片的森林和草地、一些贵族地主把这大片的森林和草地都霸占了,不许居民们靠近一步。不少居民想到山林中去拾些柴草,却被认为是“盗窃”。审议结果是:居民们的行为确为盗窃!他在《莱茵报》上写了一系列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文中严厉抨击了普鲁士政府的做法,立场坚定地站在民众一边,维护了农民的利益。因坚持正义立场,失业,后认识恩格斯,结下深厚友谊渊博学识和丰厚著作马克思积累了非常渊博的知识,他的知识领域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宗教学、逻辑学、美学、政治学、文学,甚至还触及数学、自然科学等。他能阅读欧洲许多国家的文字,能用德、法、英三种文字写作。马克思著作之丰,充分表现了他的勤奋精神和渊博学识。他同恩格斯合著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共50卷,中文第二版60多卷(约在2020年前后出齐),而该全集国际版约160多卷。勤奋使马克思获取渊博的知识,而渊博的知识又是马克思治学的基础。马克思的影响社会主义国家:精神领袖、革命导师西方:1、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结果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却位居第二。2、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3、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3万名听众,结果是马克思得票率第一、休谟第二(%的得票率荣登榜首,%)《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一、写作背景马克思17岁中学毕业时候的论文二、内容导读1、人的自由理性反思:当下大学生最缺乏什么?2、职业选择的条件第一、青年自身条件第二、社会关系(客观条件)3、如何选择职业?第一、个人因素马斯洛需求层次图第二、社会因素三、经典背诵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斯洛个人需求层次图当前大学生就业分析:几个数据:1、家庭:父母观念和期待——压力2、学校: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3、国家:政策引导和支持4、社会:氛围问题5、同龄群体:?文章对当今大学生择业的启示?第三讲:唯物史观的形成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唯物史观何以创立?1、深厚的社会根源和阶级基础19世纪中叶,西欧主要国家进入资本主义高度发达阶段。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2、理论前提法国唯物主义者提出“人是环境的产物”;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理想:圣西门看到所有制的社会本质性,初步认识到财产关系是国家的基础黑格尔:辩证法思想马克思个人思想轨迹:博士论文认为“自我意识”是世界发展进程中的决定力量,随着精神的变革,现实必然会变革;莱茵报主编对贫困农民状况的调查,看出社会关系的作用;深入研究当时存在的各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二、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介绍两个人物:黑格尔、费尔巴哈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大逻辑》、《小逻辑》、《法哲学原理》等,曾出任柏林大学校长影响波及: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列宁、鲍威尔、海德格尔、哈贝马斯等黑格尔左派,有时也被称为“青年黑格尔派”,他们继承黑格尔学说中的革命成分,在宗教方面主张无神论,在政治领域主张自由民主,其中包括费尔巴哈和年轻时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30年代和1840年代,这些年轻的黑格尔信徒经常在柏林希贝尔酒吧聚会、争论,这里的氛围造就了对以后150年有很大影响的思想家们,形成了无神论、人文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基本观念。费尔巴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书包括两卷,第1卷的主要内容是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批判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的哲学观点。第1章《费尔巴哈》,详尽地阐述了唯物史观,是全书最重要的部分。这一章的写作从1845年9月一直持续到1846年下半年,最后仍未完成。第2卷的主要内容是对各种“真正的社会主义”哲学观点的批判。这卷的第2、3章的手稿已遗失。这部著作在他们生前未能出版,1932年第一次在苏联用德文全文发表。一、背景1、费尔巴哈其人及其思想德国旧唯物主义哲学家,他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论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他认为人是认识的主体,主体和客体通过感觉直接联系达到统一,自然是可以被认识的,主张直观的反映论。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时,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他的人本学对人的理解是抽象的自然人。他试图建立一种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