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南京理工大学“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框架(初稿)一、学科现状与“十一五”“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建设,学校学科结构得到优化,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文、经、法、教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目前,学校拥有2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一级江苏省重点学科(其中2个省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4个二级江苏省重点学科,12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110个硕士点。在工学门类中,学校博士点和重点学科已基本覆盖了兵器、机械动力、化工和材料、光电信息等领域,打造了一批处于的学科方向,数学、物理学和经管人文类学科等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表1:南京理工大学国家和江苏省重点学科表国家重点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学科名称级别学科名称级别兵器科学与技术一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光学工程一级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材料学二级光学工程一级应用化学二级机械电子工程二级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二级纳米材料及相关技术二级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二级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  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  工程热物理二级 表2:南理工两轮学科排名情况学科代码及名称学科排名学科排名相对位置第一轮参评总数第二轮参评总数升降第一轮第二轮升降0202应用经济学  3868  56%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  4969  71% 0801力学21292641-572%63%9%0802机械工程14372670-1238%37%1%0803光学工程1119926258%35%23%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16291826-255%69%-14%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284916691257%23%34%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2341  56%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14291451不变48%27%21%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370  47%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12251640-448%40%8%0826兵器科学与技术2618133%13%21%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23323169-872%45%27%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26363252-672%62%11%2.“十一五”建设回顾2006年底,学校启动“十一五”学科建设项目论证工作,并制定了《南京理工大学“十一五”学科建设方案》,按照国家级、部省级和校级三个层次开展21个学科建设项目的建设工作。此后,学校按照国家和部委有关通知部署,先后组织论证了“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防特色学科专业建设项目、“十一五”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并上报有关部门评审、审批。目前,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表3:“十一五”学科建设项目汇总表项目名称主要建设内容资金投入审批部门“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发改委专项)面向国家需求,以六个国家重点学科为主干,集聚相关学科,组建学科建设项目,构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平台。4200万元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国防特色学科专业建设项目建设国防科工局批复的12个国防特色学科,8个国防特色专业,购置一批学科专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用的仪器设备。5760万元台建设项目建设兵器、材料、应化、机械、仪器、工程热物理等13个学科,购置一批学科专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用的仪器设备。4700万元工信部江苏省重点学科建设建设光学工程、机械、控制、计算机等省重点学科,购置一批学科专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用的仪器设备。900万元江苏省二、学科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加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时期。对照学校建设“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学校需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学校工科学科布局虽然较全面,但机械、仪器、力学、计算机等通用学科基础相对薄弱;动力、电气、交通等领域,除工程热物理外,还没有博士点和重点学科;理科明显偏弱,没有博士点,对工科的支撑和辐射作用不明显;人文经管类学科实力弱,仅有思政一个博士点,缺乏有特色和影响力的学科方向。。与部属其它高校和省内同类高校相比,学校进入全国前10名或20%的一流学科数量偏少的方向。优势和重点学科培育交叉学科方向和引领带动形成学科群的能力相对薄弱。,新的学科增长点少。在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环境保护、生物医药、物联网技术等国家和地方重点发展的新兴战略型产业领域,学校集成多学科力量,培植新特色和新优势的能力不强。4学科建设龙头地位尚未能凸显,建设模式有待完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