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doc

格式:doc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doc

上传人:1006108867 2013/8/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自然辩证法概论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

摘要: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它是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性的正确反映,也表现为系统化的知识,特别是经过理性加工过的理论知识。而对于意识形态,人们并没有一致的理解。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意识形态是“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的必然升华物”,表现为哲学、宗教、道德等一系列形式。本文着力于分析如何正确看待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应当指出,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必须作一些比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指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关键词: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区别联系启示
1 引言
从特拉西于18世纪末提出意识形态概念,并把它理解为“观念的科学”,到拿破仑、黑格尔、马克思、阿尔都塞等人排除它的科学性,并把它与科学尖锐地对立起来,再到哈贝马斯把当代技术与科学理解为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概念的发展史仿佛完成了一个“圆圈”,即从肯定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发展到对它的科学性的否定,再发展到把科学性本身也理解为意识形态。当然,在特拉西那里,科学性是以肯定的方式出现的,但在哈贝马斯那里,科学性却是以否定的方式出现的。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问题,无论是对意识形态概念的发展史来说,还是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史来说,都是无法回避的。
2 概念及比较
(1)科学技术的概念
英语中,同时提及科学、技术(science and technology)时,“科学”、“技术”二次一般是分开的,二者各有所指。所谓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和思维领域)事物及其运动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以及组织科学活动的社会建制[1]。所谓技术,是指为满足人的需要创造出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和方法,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科学是作为“形而上”之“道”,而技术是作为“形而下”之“器”。科学技术作为一个词,通常是在科学“以技术为中介,经过复杂的转化链条,变为生产力”[2]的意义上来说的。也即,在科学技术这个整体中,科学是可以形成技术的科学,技术是科学指导下的技术,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依存。随着近代科技革命的发生和发展,特别是近代科学技术在工场手工业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和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所起的巨大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命题,并指出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3],这种力量首先表现在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上。邓小平根据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新变化,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新情况,以及现代科技的社会作用极大增强的新趋势,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论
断。
(2)意识形态的概念
“意识形态”一次最早源于法国哲学家、经济学家特拉希的著作,被其看作是“考察观点的普遍原则和发生规律的学说”[4],然而伴随着哲学基本框架的变迁,意识形态的内容和社会功能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马克思对“意识形态”范畴的发展产生了最深远而复杂的影响。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意识形态是指一定阶级或集团的思想家对特定社会关系反映后建立的,包括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和宗教等社会学说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其目的是为了建立或巩固一定的政治制度以维护本阶级或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是该阶级或集团的政治纲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和社会理想的理论根据。意识形态属观念上层建筑,它与政治上层建筑共同构成了上层建筑的整体。
(3)二者概念之比较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科学技术作为观念形态或现实形态的生产力,只涉及人对自然的认知和实践问题,属于经济基础范畴;而意识形态关注的是特定的社会关系和根本利益,反映了对人的存在状态的关怀,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因此,二者不是同一种性质的存在,是分属于不同界位的概念,不能等同视之。
3 各流派观点描述及理论分析
(1)特拉西:意识形态是“观念的科学”
正如麦克齐(I. Mack Enzie)所指出的:“对于特拉西来说,意识形态的目的是‘给出我们理智能力一个完全的知识,再从这一知识中推演出其他所有知识分支的第一原则’。”[5]也就是说,特拉西试图通过其意识形态理论,以科学的方式重建整个知识体系。
在法国启蒙时期和法国大革命时期,特拉西创制出“意识形态”这一新的概念,并把它作为“观念的科学”与传统的思想观念对立起来。他这样做,至少从主观意图上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他试图加以反对的正是以繁琐论证为特征的经院哲学和神学的残余思想观念。在他之前,已有不少思想家做出了开创性的努力,如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了
“普遍怀疑”的口号和“我思故我在”的第一真理,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柏拉图“洞穴比喻”的启发下提出了著名的“四偶像”(洞穴偶像、种族偶像、市场偶像和剧场偶像)学说,以法国哲学家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学者对“偏见”的声讨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