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231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doc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19/1/11 文件大小:2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一、: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小组合作讨论,积极发言增强合作和协调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通过学****引导学生学****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背景及意义;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上面展示的是毛泽东《七律·长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那么,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遭遇了哪些艰难险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征》,去感受长征的历程,共同学****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二)新课讲授<一>战略战役和遵义会议依据材料一:时间国民党兵力红军兵力比例第一次(-)∶1第二次(-)20万3万多约7∶1第三次(-)30万3万多约10∶1第四次(-)30多万7万多约4∶1分析红军长征的原因?教师讲解:由于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从1930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均被红军粉碎。教师引导: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和结果?学生回答: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左”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教师提问:长征初期,红军情况如何?学生回答: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人西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损失过半。在这样的情况下,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而敌人已经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置了新的防线,此时毛泽东提出放弃进军湘西,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了遵义。:红军占领遵义后,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影响中国革命的一次重要会议。那么这次会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列表概况有关遵义会议的有关信息。时间1935年1月,贵州遵义内容①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③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教师强调: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事务,是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从而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指向成熟的标志。<二>,说一说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学生回答:恶劣的自热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原,缺衣少食;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遵义会议后,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四渡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