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老舍话剧《茶馆》的主题解析.doc

格式:doc   大小:74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老舍话剧《茶馆》的主题解析.doc

上传人:镜花流水 2019/1/11 文件大小:7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老舍话剧《茶馆》的主题解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老舍话剧《茶馆》的主题解析(开题报告):(1)目的:话剧《茶馆》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不朽的名著,此剧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透过半个世纪的世事变化,由70多个角色演出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局面。《茶馆》是老舍建国后戏剧的巅峰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自《茶馆》问世之日起,其主题就被定义为“葬送三个黑暗的旧社会”和“歌颂新社会”。新时期人们对于《茶馆》主题又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这一切都源于《茶馆》主题本身的多义性。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阅读体验,进一步深入地对老舍话剧《茶馆》的主题进行解析。(2)意义:对于经典人们向来不乏关注的热情。《茶馆》自1957年问世以来,经历近半个多世纪,今天依然拥有众多的观众,形成了“说不尽的《茶馆》之势”。对它的主题、艺术特色、文化内涵、语言特色等问题,依然有许多值得挖掘的余地。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其主题可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也有可能随着读者心境而变化。对于老舍的话剧《茶馆》,到新时期人们对于其主题的研究就从没有停止过。充分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身的阅读体验,重新对《茶馆》的主题进行解析有一定的意义。(文献综述):自《茶馆》问世之日起,其主题就被定义为“葬送三个黑暗的旧社会”和“歌颂新社会”。新时期人们对于《茶馆》主题又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这一切都源于《茶馆》主题本身的多义性。老舍本人在《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说:“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五十年来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策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小人物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它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胡絜青在《关于老舍的<茶馆>》一文中说:“看过这个戏,人们自然地能明白这样一个真理:‘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别的道路统统不行,乞求洋人不行,实业救国不行,个人奋斗不行,唯有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行!这就是《茶馆》的现实意义。”二者对《茶馆》主题解释的相同之处在于都认为作品的主旨是“讲政治”,不同之处在则于角度。目前学术界涉及到《茶馆》主题的文章主要有:周光凡《<茶馆>主题真的是“葬送三个时代”吗?》(2005年),该文章认为与其说《茶馆》的主题是“葬送三个时代”,不如说是凭吊被旧时代葬送的美好事物。作者认为《茶馆》以传统文化令人怀念的作为公共空间的“茶馆”为凭吊对象,为老北京甚或人世间那些被时代风暴部分情况红皂白地加以淘汰的美好生活方式唱了一曲挽歌。而“葬送三个时代”的说法,则是为了使作品能够被当时的主流文化艺术政策所认可。洪忠煌《<茶馆>主题新释》(1991),该文章作者认为《茶馆》主题是揭示从清王朝至蒋政权的专制政体高压下的国民性。因此,《茶馆》的认识意义不限于对历史的揭示,而带有更高的哲学概括性。张宏图《从<茶馆>看老舍的民族文化悲情》(2007),作者认为长久以来大家都在不断地肯定《茶馆》的政治倾向性,这只不过是那个年代政治标准第一思维的惯性延续。但作品的主题并不是“葬送三个时代”,这部作品的主旨就在于“凭吊”,而且确是一曲挽歌。作品写的是生活的变迁,而不是政治的变迁。这就使作品充满感伤,怀旧的情调。给老舍所在的民族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