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保障性住房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doc

格式:doc   大小:109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保障性住房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doc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01 2019/1/12 文件大小:10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保障性住房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保障性住房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项目采购招标文件根据相关规定,深圳市住房保障署以公开招标方式进行保障性住房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的委托服务采购工作。招标事项具体内容如下:项目内容项目名称:保障性住房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项目。项目详细需求和相关技术要求如下:项目需求1、数据采集(1)人员信息采集保障房人员信息采集包括住户信息采集、同住人信息采集、以及小区物管人员信息采集。(2)采集方式保障房人员信息采集包括PC端Web管理系统采集、自助终端采集、移动终端采集等三种采集方式。(3)采集内容系统采集的内容包括:人脸数据、指纹数据、身份证副本数据、SIM卡等数据,同时支持其它身份识别数据的接入。2、数据交换(1)公共住房基础信息平台的数据交换系统与公共住房基础信息平台进行房源信息同步和住户信息的数据同步。(2)实施项目硬件设备的数据交换系统实时与实施项目楼栋管理设备和入户管理设备进行数据交换,数据交换的内容包括:管理系统将采集的住户权限远程下发给楼栋智能门禁设备和入户智能管理设备,以及楼栋智能门禁设备和入户智能管理设备的运行数据实时远程上传至管理系统。3、系统基础配置(1)智能设备的管理和配置系统对楼栋智能门禁设备和入户智能管理设备进行配置、入网、通信,建立设备与保障房源、保障房住户的逻辑映射关系,通过智能设备的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掌静脉识别、身份证证件卡识别、身份证副本识别、SIM卡识别等身份识别和使用权限管理实现系统对保障房源和保障房住户的管理。(2)系统基础功能权限系统为市、各住房保障部门及各物业小区管理员提供系统账号,通过对账号系统功能权限的划分,实现系统的分级管理、完成各岗位的工作职责。(3)系统日志系统运行日志:记录系统中硬件、软件和系统问题的信息,监视系统中发生的事件。运维人员可以通过它来检查错误发生的原因,或者寻找受到攻击时攻击者留下的痕迹;设备状态日志:记录保障房楼栋管理智能门禁设备、入户智能管理设备的设备联网、设备操作、设备运行、设备状态的日志,运维人员通过设备状态日志对设备的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管理账号操作日志:记录各管理员账号的操作日志,记录管理员对系统使用行为,在出现异常管理行为时通过管理账号操作日志对问题进行回溯。4、系统业务功能系统提供管理业务功能、查询业务功能、分析业务功能、统计业务功能等核心业务功能。(1)管理业务功能住户管理设备管理房源管理(2)查询业务功能房源查询住户查询设备查询(3)统计业务功能系统提供包括:区域统计、小区统计、楼栋统计、房源统计、住户统计、设备统计等统计业务功能,并对统计数据进行实时查看和报表导出。(4)分析业务功能根据系统的数据采集和数据统计,结合保障房管理规则对保障房楼栋门禁使用数据记录、房间使用数据、设备状态数据等进行分析,生成住户保障性住房进出记录和保障房使用的分析数据,对异常数据和临界值数据的保障房住户家庭进行重点排查和追踪,并将分析报表导出提供给执法部门进行重点监管和执法。5、人脸比对身份验证通过人脸比对身份验证,辅助保障房住户身份有效性的监管和真实性核查。6、移动执法小程序执法人员通过微信小程序实现对保障房住户的查询、保障房使用的查询、以及保障房统计分析数据查询等,并通过小程序对保障房的执法数据进行上传和对保障房住户权限管理等。7、综合服务(1)客服系统支持保障房管理单位、物业服务单位、承租人、与客服人员围绕服务进行在线交流,提示服务的满意度,及时处理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效解决管理人员与住户之间的交流以及关系维护,客服人员通过在线即时交流工具、客服热线对承租人进行服务。(2)运维系统系统实现系统运行的自动化,减少重复工作,降低知识传递的成本,使系统交付更高效、更安全,使产品运行更稳定,使故障处理,由事后处理变成提前发现,由人工处理变成系统自动容灾,系统运维工程师12小时内响应并对系统进行维护。技术要求1、部署环境(1)数据库服务器:oracle11g,linux。(2)应用服务器:weblogic12c,linux。2、开发环境使用深圳市住房保障署指定的基于J2EE架构的开发框架开发。、省各类技术规范和建设等业务信息化规范为依据,严格遵照国家软件工程规范及以下原则:(1)先进性:采用国际、国内先进的软件体系结构,先进的技术标准,具有很好的可维护性;(2)安全性:从多个角度,多个环节考虑,确保系统和数据的安全。(3)易操作:用户接口及界面设计将充分考虑人体结构特征及视觉特征进行优化设计,界面友好、美观,操作符合日常工作流程需要,易学****易操作,系统提示和帮助信息准确及时。(4)稳定性:系统具备较强的容错能力,来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并制订相应的策略完成数据的备份,以保证在出现意外事故时系统能够迅速恢复运行。(5)高效性:数据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