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文档名称:

关于审理涉及金融不良债权转让案件的若干政策和法律问题.pdf

格式:pdf   页数:4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审理涉及金融不良债权转让案件的若干政策和法律问题.pdf

上传人:管理资源吧 2011/9/1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审理涉及金融不良债权转让案件的若干政策和法律问题.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审理涉及金融不良债权转让案件的若干政策和法律问题
——解读最高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金融不良债权转让案件工作座谈会
纪要〙
高民尚
为依法妥善公正地审理涉及金融不良债权转让案件,防止国有资
产流失,保障金融不良债权处臵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和促进社会和
谐稳定,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最高法院于
2005 年 1 月正式起草制定关于审理涉及金融不良债权转让案件的司法
政策性文件。该文件的起草、论证、沟通、协调工作历时四年有余,
不仅梳理了最高法院以往发布的相关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文件,而
且总结了各级法院的审判实践,更吸纳了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央确定的解决金融不良债权转让过程中国有资产
流失问题精神,最高法院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中共
中央政法委员会、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国家财政部、国务院国有资产
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
审计署等单位,于 2008 年 10 月 14 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了全国法
院审理金融不良债权转让案件工作座谈会。以前期已经起草比较成熟
的司法政策性文件为蓝本,并根据与会代表就关于审理涉及金融不良
债权转让案件的主要问题所取得的一致意见,最高法院于 2009 年 4
月 3 日公布了法发〔2009〕19 号〘关于审理涉及金融不良债权转让案
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纪要〙)。

1
该〘纪要〙共计 12 部分,主要规定了审理此类案件的原则、案
件的受理、债权转让生效条件的法律适用和自行约定的效力、地方政
府等优先购买权、国有企业的诉权及相关诉讼程序、不良债权转让合
同无效和可撤销事由的认定、不良债权转让无效合同的处理、举证责
任分配和相关证据审查、受让人收取利息、诉讼或执行主体变更、既
有规定的适用以及纪要的适用范围等问题。
为了有助于各级法院把握该〘纪要〙的背景和蕴含的价值权衡以
及若干重要规则形成的脉络,进一步加深对该〘纪要〙精神和内容的
理解,更好地发挥其在审理涉及金融不良债权转让案件中的指导作用,
现就该规定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加以阐释。
一、问题背景与价值权衡
(一)问题之所在
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1999 年国
务院组建了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受
让了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约 万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资
产(其后又陆续受让了部分债权,总额达到2万亿元人民币左右),
并于 2000 年 11 月 1 日公布实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金融资
产管理公司运用其特殊的法律地位,通过打包出售、债务重组、债转
股、资产证券化等手段,最大限度地保全国有资产,比较有效地降低
了不良资产率,缓解了金融业经营风险。但在处臵不良资产过程中,

2
仍然存在一些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最高法院、财政部、中国人
民银行、国资委、中国银监会等五单位的协同调研报告指出,其中导
致国有资产流失的突出问题有四:第一,不良债权定价机制不完善,
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和约束,容易出现内部人控制、低价贱卖等问题。
第二,评估程序欠缺规范,评估机构多由资产管理公司自行委托,评
估结果亦由其自行认定,容易导致评估价格与不良债权的真实价值大
幅偏离。第三,资产管理公司内控系统在实践中操作性不强,常流于
形式。实际处臵资产过程不透明,内部交易和关联交易较多,存在假
招标和假拍卖等问题。第四,资产管理公司采取折扣转让的方式处臵
债权时,与国有企业债务人(担保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缺乏
必要的沟通,使债务人或担保人直接面临不良债权处臵后的诉讼风险
和高额偿付风险。2005 年 6 月 28 日,国家审计署在向人大常委会做
报告时指出:审计署对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审计发现了诸多违规问题,
包括违规剥离和收购不良资产、违规低价处臵不良资产、违规挪用资
产处臵回收资金为职工谋利或***私存,造成回收资金损失,共涉及
金额 亿元。国家审计署 2006 年 3 月 29 日发布的审计公告显
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违规剥离的不良资产 亿元,违规
和不规范不合理处臵不良资产 亿元。这种状况不仅引发社会
各界关于国有资产流失的争论,而且可能影响不良金融资产处臵目标
的实现,进而可能因国有企业职工债权问题而造成社会不稳定。中央
对此高度重视。

3
由于不良资产处臵涉及面较广,影响较大,所涉问题较多,既面
临国家相关政策各异的困境,也遭遇法律适用不一的问题,致使人民
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中面临规则适用上的巨大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