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文档名称:

环境监测实验方案.doc

格式:doc   页数:4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环境监测实验方案.doc

上传人:164922429 2015/9/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环境监测实验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武汉工程大学
———环境监测实验方案
组长:王杏林
学号:0901040218
班级:环境工程01、02班
组员:陈鹏庆1001040204 胡贝1001040208
余诗娇1001040225 周炎1001040230
朱梦婷1001040231 聂卡1001040113
指导教师:王营茹老师、李亮老师
09/27/2012
目录
(一)静思湖水质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二调查研究
三监测网点的布设图以及分析
四采样时间和频率
五设备与方法
六水样保存
七监测项目及方法
八实验原理和步骤及数据记录与处理
九数据分析和整改建议
(二)大气污染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二调查研究
三监测点的布设图及分析
四采样时间和频率
五采样具体要求
六监测项目及方法
七实验原理和步骤及数据记录与处理
八数据分析和整改建议
(三)环境噪声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二调查研究
三监测条件与具体要求
四监测项目
五采样点的设置及分析
六实验步骤
七噪声监测数据记录
八数据分析和整改建议
(一)静思湖水质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 根据布点采样原则布点,确定采样频率及采样时间,掌握测定水质一些常规测定项目的测定方法。
2 对我校流芳校区静思湖水体中的污染因子进行经常性的检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二调查研究
1 静思湖是校内最大的人工湖,湖水流动性小。主要污染源分为两类: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包括水生动植物生化作用产生的代谢产物,以及死亡和衰败后的自身组织,湖两岸植物等。如水生植物睡莲在其生殖过程中,其老叶的枯亡,腐烂销蚀败坏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腐殖质和有机悬浮物进入水体;人为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图书馆拐角处污水管以及人为向其扔弃的一次性餐具等废弃物。
2 静思湖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均降雨量1269mm且多集中在6-8月。
3 学校处于平原地带,静思湖呈东西走向,带状,左右两端较窄中端较宽,总面积约5700平方米,东西走向最宽处约206米,南北走向最宽处越54米,水深在2米左右,最深处不超过5米。在湖东侧有一内凹陷约10米长的石墩走道,还有两个出水口;湖中部靠近西面建有木拱桥长约20米;湖西侧图书馆与湖畔景观区交界处有一个进水口。
三监测网点的布设图以及分析
1 网点布设的分析
因考虑到靠近进出水口处流体的流动状况不稳定,水体中的物质未能够和原样水体充分混合,再考虑到实验的精确性与代表性,将断面设置在离管口/岸边稍远的地方设置断面、采样点。考虑到实验的操作性、可行性、经济性,未对湖的深水处湖心区设置断面。但是由于静思湖最宽处只有50米左右,水浅,因此对湖的整体水质影响不大。
因水面宽小于50m,所以每个区只设一条中泓垂线;,。
综合以上考虑,我们小组决定在分别在以下六个点设置监测垂线。
①进水口:在图书馆走廊的拐角处以外,拐角处有一从图书馆接下的雨水管道以及一些生活污水的排放,考虑到图书馆可能是一个对湖水产生影响的污染源,所以在此设置一个断面,监测其对水质的影响;
②湖心桥:位于跨木桥的中心处,主要是对过往的人员对水质的影响而设立的监测断面;
③岸边区:位于湖岸南面距离中间岸边约2m,作为对岸边死水区水质监测的断面,主要划分为岸边区对整体水质监测的影响;
④石墩桥:在石墩过道中心位置离过道2m处的垂直于岸边的断面上,主要是监控水体由大湖面经过小的葫芦口进入小湖面的水样水质变化情况;
⑤出水口一:位于湖的北岸一面中间离岸边约2m处,作为对出水口区域水质监测的断面,其主要划分的是岸边区水样水质对整体水样水质的影响;
⑥出水口二:在离出水口3m左右的斜向断面上,其主要划分的是岸边区水样水质对整体水样水质的影响。
2 网点布设图
①进水口②湖心桥③岸边区④石墩桥⑤出水口一⑥出水口二
四采样时间和频率
采集时间段:早晨7:00-7:30,中午12:30-13:00,晚上18:00-18:30。
同一天分3个时间段在每个监测点采集瞬时水样,同一监测点不同时间段的瞬时水样混合在一起制成混合水样,采集不同监测点的同一时间段的瞬时水样混合在一起制成综合水样,共八组水样。每个监测点由同一个人取样。
五设备与方法
1 器材:竹竿(2m左右),细绳(干净结实),取样水瓶(18个干净的550mL矿泉水瓶,带盖子),标签(注明取样时间,日期,小组名称,以及取样人)
2 方法:用绳子将开口采样瓶固定在竹竿末梢,,即为采样器。在布设的采样点旁迅速将采样器垂直插入水中,到达预定水层,待水灌满后迅速提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