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机场防雷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机场防雷方案.doc

上传人:小枷 2019/1/14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机场防雷方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防雷设计方案概述雷电是发生在因强对流而形成的雷雨云中云和地之间强烈放电现象。自然界的雷击主要有直击雷和雷电感应两类。直击雷声光并发,电闪雷鸣,老少皆知。它以强大的电流、炽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等,击坏放电通道上的建筑物、传输电线、击死击伤人、畜等。而雷电感应则悄然发生,不易察觉,后果严重。它是由于雷雨云的静电感应或放电时的电磁感应作用,使建筑物上的金属部件,如管道、钢筋、电源线、信号传输线路、天馈线等感应出与雷雨云电荷相反的电荷,造成放电,其主要通道是通过电源线、信号线、天馈线以及地电位反击等引入室内破坏电子设备。既然直击雷和雷电感应的侵害渠道不同,防护措施也就不同。防直击雷主要采用避雷针、避雷带(网)等传统避雷装置,只要设计规范,安装合理,这些避雷设施便能对直击雷进行有效的防御。但是无论多么完善的避雷针(带),对雷电感应都无能为力,因为雷电感应是由于电子、电气设备的电源线、信号线和天馈线等招引而致,加之有的系统屏蔽差以及没有采取等电位连接措施、综合布线不合理、接地不规范造成地电位反击等,因而雷电感应及雷电电磁脉冲的入侵很容易损坏相应的电子、电气设备。而当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时及以后250多年间,电子设备并不多,雷电感应现象也不明显,人们自然就想不到要对它进行防御,只要能防护直击雷就足够了。然而,当今社会电子设备大量应用,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微波通信技术日益普及,感应雷击的危害明显增加,仅靠避雷针防雷已远远不能满足电子、通信、微电子设备的实际需求。为了适应这种需要,近年来防雷也由简易避雷针防直击雷发展到综合防雷工程的新阶段。防雷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直击雷的防护、等电位连接措施、屏蔽措施、规范的综合布线、雷电感应及雷电电磁脉冲(LEMP)的防护、完善合理的接地网络系统六个部分组成。在一个完善的防雷系统工程中(特别是微电子设备的防雷工程)缺一不可。如果一个环节考虑不周,不但起不到防雷作用,还有可能引雷入室而损坏设备。感应雷击及雷电电磁脉冲(LEMP)是由于雷云间放电和雷云对大地间放电产生的电磁波偶合到附近的导体中形成过电压,这种过电压可高达几千伏,对微电子设备的危害最大。它的主要通道是通过电源线路、各类信号传输线路、天馈路线和进入系统的管、缆、桥架等导体侵入设备系统,造成电子设备失灵或永久性损坏。因此感应雷击的防护是在以上入侵通道上将雷电过电压、电流泄放入地,从而达到保护电子设备的目的。其主要方法是采用隔离、钳位、均压、滤波、屏蔽、接地等方法将雷电过电压、电流消除在设备外围,从而有效的保护各类设备。目前主要由气体放电管、放电间隙、高频二极管、压敏电阻、瞬态二极管、晶闸管、高低通滤波器等元件根据不同频率、功率、传输速率、阻抗、驻波、插损、带宽、电压、电流等要求组合成电源线、天馈线、信号线系列避雷器(SPD)安装在微电子设备的外连线路中,将地线接在地网上,按联合地网的接地原则接入系统的地线,才不至于造成地电位反击,从而真正起到安全保护接地的目的。只要设计、安装合理、完备,避雷器就能对感应雷击进行有效的防护。因此,我们既要防止直接雷击—依靠合格的避雷针(带)系统,也要防止感应雷击—采用完善的综合防雷手段和安装避雷器(SPD)系统,二者有机结合,相互补充,构成一套完整的防雷体系,这就是现代防雷的新理论—综合防雷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雷击事故,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