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火灾爆炸事故机理(一).doc

格式:doc   大小:1,902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火灾爆炸事故机理(一).doc

上传人:雾里行舟 2019/1/15 文件大小:1.8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火灾爆炸事故机理(一).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第一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和火灾的定义、,它通常同时释放出火焰或可见光。《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GB5907—1986)将火灾定义为: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以下情况也列入火灾的统计范围;(1)民用爆炸物品引起的火灾。(2)易燃或可燃液体、可燃气体、蒸气、粉尘以及其他化学易燃易爆物品爆炸翱爆炸引起的火灾(地下矿井部分发生的爆炸,不列入火灾统计范围)。(3)破坏性试验中引起非实验体燃烧的事故。(4)机电设备因内部故障导致外部明火燃烧需要组织扑灭的事故,火灾引起其他物件燃烧的事故。(5)车辆、船舶;飞机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发生的燃烧事故、火灾由此引起的其他物件燃烧的事故(飞机因飞行事故而导致本身燃烧的除外)。、可燃物、点火源,即火的三要素。这三个要素中缺少任何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或持续。获得三要素是燃烧的必要条件。在火灾防治中,阻断三要素的任何一个要素就可以扑灭火灾。(二),其受热后所发生的燃烧过程也不同。除结构简单的可燃气体(如氢气)外,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并非是物质本身在燃烧,而是物质受热分解出的气体或液体蒸气在气相中的燃烧。由可燃物质燃烧过程可以看出,可燃气体最容易燃烧,其燃烧所需要的热量只用于本身的氧化分解,并使其达到自燃点而燃烧;可燃液体首先蒸发成蒸气,其蒸气进行氧化分解后达到自燃点而燃烧。在固体燃烧中,如果是简单物质硫、磷等,受热后首先熔化,蒸发成蒸气进行燃烧,没有分解过程;如果是复杂物质,在受热时首先分解为气态或液态产物,其气态和液态产物的蒸气进行氧化分解着火燃烧。有的可燃固体如焦炭等,不能分解为气态物质,在燃烧时则呈炽热状态,没有火焰产生。可燃物质的燃烧过程包括许多吸热、放热的化学过程和传热的物理过程。在燃烧发生的整个过程中,热量通过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三种方式进行传播。在凝聚相中,主要是吸热过程,而在气相燃烧中则是放热过程。大多数情况下,凝聚相中发生的过程是靠气相燃烧放出的热量来实现的,在所有反应区域内,若放热量大于吸热量,燃烧则持续进行,反之燃烧则中断。可燃物质燃烧过程中,温度变化是很复杂的。最初一段时间,加热的大部分热量用于对燃烧物质的熔化、蒸发或分解,可燃物质的温度上升缓慢。当温度达到氧化开始温度时,可燃物质开始进行氧化反应。此时由于温度尚低,氧化反应速度不快,氧化所产生的热量还不足以抵消系统向外界的散热,此时停止加热,可燃物质温度会降低,不会发生燃烧。继续加热,温度的上升则很快,到氧化产生的热量和系统向外界散失的热量相等,温度再稍升高一点,则打破了这种平衡状态,这时即使停止加热,可燃物质温度亦会自行升高,达到某个温度,就会出现火焰并燃烧起来。因此,这个温度可视为可燃物质理论上的自燃点,是开始出现火焰的温度,即通常实际测得的自燃点。,即可燃物和氧气边混合边燃烧;液态可燃物.(包括受热后先液化后燃烧的固态可燃物)通常先蒸发为可燃蒸气,可燃蒸气与氧化剂发生燃烧;固态可燃物先是通过热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