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读陶行知的《教学合一》有感暑假开始之前,我校张争光书记带领全校老师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使我对陶行知这位“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充满了兴趣。今天就找来了一本《陶行知教育名篇》来阅读,翻开书本第一篇《教学合一》就吸引了我,我把这篇反复读了几遍,感觉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直到今天仍感到很中肯,很新鲜,很值得我们学习并在教育教学中去探索和实践。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合一》这篇中讲到“教学合一”的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学生学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得了这种经验理想,然后学生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对于世间一切真理,不难取之无尽,用之无穷了。从这一番话我们可以看出陶行知先生是告诉我们教师要教给学生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授之以渔”,而且还要让学生掌握这种捕鱼的方法去捕捉不同种类的鱼。这才是我们教师教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学生学到这样的知识才是一生受用。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生学的法子,先生就费力少而成功多,学生也就能够了学了。所以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从这里看以看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根据学生在个性、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设计出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样才能体现“教”的有效性,更体现“学”的有效性,而学生的课堂活动对课堂的有效性往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