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阿房宫赋杜牧“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长短”“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秦朝的灭亡唐敬宗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阿房宫赋杜牧“阿房宫”的“阿房”旧读“ēpáng”,阿房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一)解题古代重要的一种文体。赋的特点在于摹写事物。内容上通过“体物”以“写志”;在艺术上注重铺陈,形容事物。在语言上大量使用华美的词藻;在声韵上,多运用长短错落的句子,多变的韵脚及排比、对偶的句式。赋体的演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本文为文赋。文赋的代表作还有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赋二、背景资料杜牧(803—852),字牧之,是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诗和“赋”都堪称大家。在诗歌方面,人称他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又把他与李商隐并称,称“小李杜”。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右为阿房宫图本《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本文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825年,杜牧仅23岁,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本文的生字词缦回màn囷囷qūn不霁何虹jì妃嫔媵嫱pínyìngqiáng焚椒兰jiāo辘辘lù杳不知yǎo尽态极妍yán剽掠piāo鼎铛chēng迤逦yǐlÎ锱铢zīzhū架梁之椽chuán在庾之粟粒yúsù横槛jiàn呕哑ōuyā参差cēncī鬟huán(1)重点实词六王毕,四海一毕:完了,结束。一:统一。北构而西折构:动词,架木做屋,引申为建筑不霁何虹霁:雨后天晴。名词活用动词(2)古今异义直走咸阳走:趋向今多指行走钩心斗角:指宫室建筑结构错综复杂精密。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有面向中心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今常用来比喻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词类活用几千万落落:座。今多指下降,衰败。四海一“一”数词→动词统一骊山北构而西折“骊山”名词→状语从骊山“北”“西”名词→状语向北向西廊腰缦回“腰”“缦”名词→状语像人的腰部一样,像缦带一样蜂房水窝名词→状语像蜂房像水窝未云何龙,不霁何虹“云”“龙”“虹”,名词→动词出现云彩出现龙出现虹歌台暖响“响”动词→名词歌声